曹 微 本报记者 曹诚平
驱车从九江市柴桑区双瑞路拐入利民村的村道,眼前顿时一亮:一栋栋红顶白墙的小楼,一排排硕果累累的大棚,一棵棵生机勃勃的果树,移步换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美丽新村,2018年才摘掉“十三五”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近年来,利民村在扶贫工作中,特别注重扶志和扶智,将贫困户的自主脱贫、自我发展意识与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投资、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贫困户栽下“摇钱树”,确保收益的可持续性。
利民村精准扶贫对象沈六荣在火龙果种植基地劳作。本报记者 曹诚平摄
栽下“摇钱树” 奋力拔穷根
8月24日,天气炎热,精准扶贫对象沈六荣在村里的火龙果基地忙完后,又来到樱桃园,找到标明自己名字的5棵樱桃树,仔细察看长势。“这5棵樱桃树是我们家的‘摇钱树’,我得把它们像宝贝一样照看好。”沈六荣笑着说。
在利民村,有25户贫困户每户分到了5棵樱桃树,从第四年开始,5棵樱桃树的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每年每户可增收2500元至3000元。
“为什么不把卖樱桃的钱直接发给贫困户,而是让他们参与果树的日常管理呢?这是为了让他们明白,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扶贫不能养懒汉,想摘果子先栽树,想拔穷根须用功!”九江市委宣传部干部、利民村驻村第一书记江书福笑着说,“送钱送物,毕竟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栽下‘摇钱树’,才能确保财源不断。”
扶贫先扶志 脱贫添信心
“如果贫困户自己没有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就是给他输再多的‘血’,也是白搭。扶贫先扶志,只要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上来了,扶贫工作就好做了。”江书福说。为此,扶贫工作组通过谈心、技术培训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意识,增强他们的信心。
沈六荣和丈夫易怀植身体都不好,儿子患有尿毒症,经济十分困难。村里为易怀植和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加上村里的光伏、油茶产业分红,以及低保、政府代缴养老保险和健康扶贫政策性救助等,他们家今年上半年收入达2.1万元。虽然有村里的产业分红和各种补助救助,但他们没有一味等靠要,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他们建起了9亩果园。“等果园有了收益,他们依靠自己就可实现脱贫致富。”江书福说。
见其他贫困户纷纷搞起了种植养殖,今年70岁的吕龙松也坐不住了,他找到扶贫工作组:“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硬朗,不能坐在家里等救济,我也想做点事。”在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吕龙松养了200只鸡、4头猪,还建了3亩果园。
利民村共有贫困户63户195人,扶贫工作组针对所有贫困户制定了一户一策、一家一业帮扶措施。目前,该村已有52户150人实现脱贫。2018年,利民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既要富口袋 更要富脑袋
“丽玲,每次看到你总是乐呵呵的,有什么喜事呀?”“生活好了,精神、身体也好了。”每次有人问饶丽玲,她总是开心地回答。
饶丽玲以前身体不好,家里经济困难,患上了抑郁症。扶贫工作组通过多次上门走访,发现饶丽玲摆脱贫困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苦于没有一技之长。饶丽玲的女儿中学毕业后,扶贫工作人员帮助她进入一所职业院校就读。毕业后,被村里聘用,每月工资近2000元。饶丽玲也在镇上一家餐馆找到工作。收入多了,心情好了,她的抑郁症也好了,逢人就说,扶贫把她的病也“扶”好了。
“扶贫必扶智,如果脑袋空空,贫困户就会陷入困境,哪怕口袋富起来了,也迟早会瘪下去。”江书福说。为此,利民村在扶贫工作中特别注重教育扶贫,工作人员与困难学生结对子,帮助他们完成微心愿。作为挂点扶贫单位,九江市委宣传部筹措13万元经费,用于利民村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江书福告诉记者,近年来,利民村围绕打造“城市供应站,秀美旅游村”的目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目前已建成千亩水果、千亩蔬菜等六大产业基地,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送人果子,只能解一时之饥,只有为贫困户种下一片果树,才能为他们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通过扶志和扶智,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才能帮助他们彻底拔掉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