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
9月开学季,各地老年大学的老年学员们也正准备返回校园。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逐渐充盈,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各地老年大学名额已趋于饱和,很多老年大学频频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
家住省城西湖区的易大爷今年62岁,从事教育事业的他退休之后想去辖区老年大学继续学习,但因为老年大学报名人数太多,最终没能如愿上“大学”。“我特别喜欢吹葫芦丝,想在老年大学报个乐器班,但是人实在太多了。”易大爷说,如今他每天早上只能去公园自学吹葫芦丝。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700.9万,老龄化率15.1%。退休之后走出家门,进入老年大学“充电”,成为不少60岁以上老人的选择。虽然各地老年大学也在迅速扩张,课程一个接一个,教室一间接一间。但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欠缺,有限的资源远远赶不上老年人的增长,这是造成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根本原因。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一面是老年人走进教室求知若渴的火热需求,另一面是捉襟见肘的教学资源。社会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年龄段的教育,不仅是重视程度,相比于中小学教育,老年教育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缺乏经验。有不少老年人调侃道,家里小孩上哪里的幼儿园全家都很关心,家里老人上哪里的老年大学却没人在意。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也从侧面反映出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事实上,老人热衷上“大学”并不在于能够学到多少新知识,而是想通过学习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多的认可,社交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进而达到提升老年生活品质、丰富老年精神生活的目的。
根据我省发布的《大力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让所有老年人都能上大学,需社会各方合力为之,发展多元化老年教育。不仅要完善公立老年大学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帮助建立更多的民办老年大学。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远程教学,不断丰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办好老年教育,最大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不但需要全社会重视,更需要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