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拯救保护江豚 他们能走多远

时间:2019-08-31

本报记者 宋思嘉 实习生 熊禹溱

初秋的鄱阳湖,依然烈日当空,热浪袭人。

8月11日中午12时,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场所――湖口县八里江水域碧波万顷,正午的阳光洒满水面,映出大片金鳞,闪烁摇动。6头江豚迎风依次跃出水面,先是一个小黑点,接着是一抹深灰色的弧线……

“我们每天早上5点出发去巡湖,为拯救保护江豚贡献一己之力。”湖口县江豚协助巡护队队员杨新华脸上满是自豪。

为加大对长江“旗舰物种”江豚保护力度,2017年,我省在湖口县成立了全国首支协助巡护队伍后,又相继在鄱阳县、九江市濂溪区成立了协助巡护示范点。两年多来,“护豚员”配合相关部门拯救保护江豚,使鄱阳湖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我们在为协助巡护制度取得初步成效高兴之余,应该看到一个新的课题已经提出:如何推动“捕鱼人”向“护豚员”转型,让“江豚保镖”更好地呵护江豚的“微笑”?

立秋前后,记者两下鄱阳湖和长江江西段,到一线探访如何尽快构建起江豚的群管群护格局,汇聚拯救保护江豚合力。

开展协助巡护――由“单枪匹马”转为拧成一股绳护豚

8月1日上午,记者随农业农村部长江办、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登上鄱阳县协助巡护队的“协巡101”巡护船参与巡护。上午10时,在省级鄱阳湖江豚保护区――鄱阳县龙口核心小区,协助巡护员看到水中漂着浮漂,立即停下巡护船,用钩子麻利地捞起浮漂,带出一张10多米长的渔网。“渔网如不及时清理,江豚有可能因为误闯而受到伤害。”鄱阳县协助巡护队队长蒋礼义说。

“有了‘保镖’,护豚就由以往的‘单枪匹马’转为拧成一股绳了。”鄱阳县渔政局局长刘英才颇为感叹。

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被誉为“水中大熊猫”。鄱阳湖是长江江豚主要活动区,江豚数量占全国种群总数的一半左右。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造成的高强度、高频率扰动不断增强等诸多因素,鄱阳湖江豚数量每年以5%的速度减少。

无疑,仅靠渔政执法人员来拯救保护江豚,显然力不从心。多年来,鄱阳湖流域渔政执法人员只有150多人,人均管护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在日常工作中,渔政执法人员既要保护水生珍贵濒危动物,又要抓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等工作,拯救保护江豚陷入了“人少量大面广”的困境。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季伟斌坦言,拯救保护江豚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建立协助巡护制度,吸收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协助开展巡查救护工作,逐步解决渔政执法工作中人手不足等问题,形成与保护管理新形势相适应的监管能力,才能形成为江豚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合力。

适当提高福利待遇和改善巡护条件――让更多的“捕鱼人”转型为“永久牌”江豚守护者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原本反映了捕鱼者的辛酸,时至今日,借用这一诗句描述“护豚员”的辛劳,也不为过。

“我们每天平均日巡40公里以上,往返一次至少七八个小时,还要协助相关部门打击非法捕捞、清除有害渔具、保障江豚的食物来源。”蒋礼义笑呵呵地说。

然而,记者注意到,受访的“护豚员”是笑脸与苦脸交替。“收入远不如以往捕鱼高。”鄱阳县协助巡护队队员毛国启一声叹息。目前,我省3支协助巡护队的20多名“护豚员”,每人月工资只有3000元,收入远低于过去捕鱼的收入。令他们烦恼的还有,巡护船船速慢,没有现代化的护豚设施,工作中时常感到有点吃力……

客观分析,协助巡护运行的资金来自于由企业家赞助的阿拉善SEE基金会、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资金短缺导致“护豚员”收入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护豚员”队伍难以壮大。

为了让更多的“捕鱼人”成为长期稳定的“护豚员”,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建议,相关部门可通过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等渔区二三产业,对“护豚员”的家人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转产再就业。家人收入增加了,“护豚员”就无后顾之忧。如此,才会有更多的退捕渔民来当“护豚员”,也才能在拯救江豚的路上更进一步。

建立健全系统的协助巡护管理制度――尽快形成拯救保护江豚群管群护格局

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协助巡护管理制度,成为让“护豚员”干出好成绩的突破口。

现阶段,我省尚未形成拯救保护江豚全社会群管群护格局,突出表现在协助巡护制度尚不完善,现行的江豚救护奖励标准偏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制定制度是实现协助巡护目标的可靠保证。九江市濂溪区协助巡护队队长王第友直言,在建立健全协助巡护制度中,应明确“护豚员”的职责和巡护内容,将日常巡护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考核制度量化,不能吃“大锅饭”,要通过评比优胜劣汰,奖励巡护成绩突出的“护豚员”,这样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拯救保护江豚。

构建技防和人防相融合的群管群护格局,是建立系统的协助巡护管理制度中的重要一环。乘船一路北上,蒋礼义拿出手机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江豚管家APP,我们可以在APP上完成日常巡护工作记录,实时记录巡护轨迹,第一时间向渔政部门举报非法捕捞行为,很方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保护江豚的新工具。江豚管家APP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钱正义博士透露,APP下一步升级的方向是扩大用户群体,用户可直接在APP上交流互通信息,提高保护拯救江豚效率,建成全社会共享的江豚保护信息数据库,希望江西省相关部门加快推广应用力度,尽快构建起群管群护的格局。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只有我们坚持以拯救保护江豚为中心,解决问题更用心,服务更走心,“护豚员”们才会更暖心,才能在永久留住“水中大熊猫”“微笑”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记者手记】

给“护豚员”鼓劲加油

风里来,浪里去;烈日烤,寒风吹。长期在湖上奔波,“护豚员”的艰辛由此可见。在采访中,记者被“护豚员”不计得失、乐观豁达的质朴情怀所感动。对“护豚员”,记者喜忧交加,喜的是随着一批退捕渔民转型为“护豚员”,我省保护江豚的合力开始形成,护豚效果初显;忧的是由于“护豚员”收入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护豚员”大多是从小生活在江湖周边的退捕渔民,有先天的工作基础。吸收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协助开展江豚巡查救护,的确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这只算完成了工作的一半,稳得住、扩队伍,做好后方保障同样任务艰巨。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保护好江豚和江湖生态环境是一个千秋万代的事业。对于“护豚员”的付出,我们要拿出切实的行动,做好给“护豚员”加油鼓劲的工作,适当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 上一篇:“一田双收”喜与忧
  • 下一篇:江西首批乡村森林公园完成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