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餐。
本报记者 朱 华 文/图
“开饭喽,开饭喽!”10月14日中午,进贤县白圩乡赵家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23位老人有说有笑地共进午餐。饭后,老人们或是闲坐拉家常,或是打开电视看戏曲,或是摆开棋盘对弈,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赵家村是进贤县首个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村庄,近两年来,村里70岁以上老人不花一分钱,可在服务中心享受一日三餐,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在服务中心记者看到,除了食堂外,体检室、阅览室、活动室、电视室等各种功能房间一应俱全。
如今,这种党委政府倡引、乡贤能人赞助、村民积极参与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共助养老”新模式,已在进贤县逐步推广开来。该县已有35个自然村建成并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惠及1400多名7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近年来,农村老龄化现象加剧,公办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覆盖人群有限,空巢老人生活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老大难,农村居家养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成为各地探索的新热点。赵家村的“共助养老”模式,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民间自发组织、政府扶持引导而形成的基层鲜活经验。其中,全村参与,实现村民自主管理,是居家养老办得红红火火的坚实基础。
赵家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管理者赵发平告诉记者,该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空巢老人一日三餐无法解决、长期独居精神孤独等问题突出。为此,赵发平等几个村干部、热心村民在一起商议,能否由村民集资办一个食堂和活动室,解决独居老人的吃饭和业余休闲问题。这一倡议很快得到村里年轻人的响应,几天时间就在微信群里筹集到上万元资金。村民张小清还将自己一栋200多平方米的闲置住房无偿提供给村里使用,解决了场地的问题。白圩乡得知这一情况后,从乡财政里支出3万元资金扶持,并提出规范管理的建议和指导。2018年1月,赵家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近两年来,通过“敬老微信群”筹款和过年期间的现场募捐,赵家村理事会累计收到村民捐款逾30万元,确保了养老资金来源。该村还成立了养老慈善基金会,在乡政府的监督下管理相关账目,账目每月结算一次,每年底对收入和支出进行公示,做到清楚明白,让村民放心。
农村居家养老模式要想实现可持续,关键在于如何解决资金来源和活动场所问题,同时又不能给基层政府和村民增加过多负担。进贤县参照赵家村的模式,鼓励各村庄结合本地实际,将闲置祠堂、农房和撤并的村小利用起来,改造后充当居家养老活动中心,用低成本解决活动场所问题。在泉岭乡西珠坊村,村支书徐员根将自家有70年历史的老宅整修一新,无偿提供给村集体使用,打造成一个古色古香、别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温圳镇章家村,由乡贤捐献建设的祠堂长期闲置,村里便将其改造成居家养老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成为一个“三合一”多功能活动场所。
对很多习惯俭朴生活的农村老人来说,居家养老要不要收费、如何收费是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记者了解到,赵家村由于村民捐资数额较大、村集体经济效益好,一直坚持免费服务。而在进贤县其他村庄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多根据本村的筹资情况和群众意见,酌情对接受服务的老人收取少量费用,每人每月一般为100元至400元不等,确保服务中心收支平衡。
“以前早上炒一个菜,就能对付一整天。现在吃上村里的食堂,每天都是四菜一汤,我都胖了好几斤呢。”提起居家养老,泉岭乡西珠坊村78岁的独居老人王任香赞不绝口。王任香现在一日三餐不用发愁,闲暇时间还经常种种菜,身子越发硬朗,王老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听说后也放心了。
进贤县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不仅解决了空巢老人的老大难问题,更给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用后,老人不但吃上了‘大锅饭’,村干部还经常来服务中心看望,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里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多了。”白圩乡党委书记段龙根说,居家养老工作全面推进后,不仅村里邻里矛盾少了,干群关系也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