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凝聚脱贫攻坚的澎湃力量

时间:2019-10-19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近年来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产业,2017年实现了脱贫摘帽王庆华/摄

万载县株潭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来到枣木村向村民宣传讲解卫生健康知识罗亚毅/摄

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正在万安县夏造镇上造村集中安置点走访慰问贫困户,并与贫困户一起劳动邱哲/摄

铅山县各中小学“教师服务队”500余名志愿者采取走访慰问、送教上门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陈万民/摄

全南县工业园区开辟就业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就业增收佚名/摄

江西省脱贫攻坚成就“精彩瞬间”2019年优秀摄影(微视频)作品展现场熊家明/摄

电商扶贫把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廖秀英的咸鸭蛋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大批周边群众脱贫佚名/摄

2019年江西省扶贫产品展示对接会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选购

从赣南山区到鄱阳湖区,有一种力量在汇聚:投身脱贫,扶危济困;

从繁华都市到广袤农村,有一种信念在传递:助力脱贫,无上光荣;

从士农工商到科教文卫,有一种热情在点燃:参与脱贫,人人可为。

2018年以来,我省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和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同心同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迅速形成,社会扶贫成效显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起强大合力,激发出脱贫攻坚的澎湃力量。

六个更实,脱贫实效和质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凝心聚力、艰苦奋斗,老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2018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减至50.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8%,3058个“十三五”贫困村累计退出2671个,全省25个贫困县累计摘帽18个。总体来看,全省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呈现出“六个更实”的发展态势。

合力攻坚格局更加坚实。全省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党建引领、镇村联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大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力度。全面落实乡镇领导干部包片、乡镇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驻村、结对帮扶干部包户的工作局面。

制度保障体系更加筑实。结合江西脱贫攻坚实际,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强化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

脱贫基层基础更加夯实。加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强化脱贫攻坚最基础工作,切实扣准脱贫攻坚的“第一粒纽扣”。深入推进“党建+脱贫攻坚”,建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提升乡镇扶贫工作站和村扶贫工作室功能,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干部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持续保持扶贫领域“怕、慢、假、庸、散”问题治理高压态势,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工作调度通报机制,建立精准问责机制,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结对帮扶干部等工作作风进行明查暗访,促进了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扶贫干部解决攻坚难题能力。广大扶贫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不惜流血流汗,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累计38名扶贫干部因公牺牲。

精准帮扶政策更加落实。实行义务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严防因贫辍学。统筹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90%适度目标。采取维修加固、拆旧建新等措施推进危房改造工程,明确“交钥匙工程”实施对象限定为“三无”特困户,出台危房改造面积标准。组织各地逐村逐户逐人摸排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贫扶志感恩教育深入推进。

脱贫质量实效更加扎实。坚持如期脱贫与防止返贫紧密结合,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着力健全完善产业就业扶贫有效机制,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有路径;着力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让贫困群众自我脱贫发展有动力;着力健全完善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机制,确保脱贫高质量、成果可持续。

江西脱贫攻坚工作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井冈山市作为革命老区率先脱贫样板被列入全国重点展示对象,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转发推广,“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模式、“互联网+”社会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消费扶贫等做法,在全国产生良好示范效应。自2016年国家设立脱贫攻坚奖以来,我省共有12名个人、2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2017年、2018年共有40名个人获全省脱贫攻坚奖。

行业扶贫,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行业扶贫是政府主导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脱贫攻坚重要力量来源。我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行业扶贫,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发展环境,稳步提升了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义务教育保障方面,我省在全国首创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明确要求学校负责全面落实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政策落实不漏一人;所在乡镇重点核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与当地学校进行对接,确认结果、及时上报,对在外地就读的本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了解情况建立台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信息一个不错、一个不漏。今年上半年,全省资助贫困学生37.7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15.4万人。

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统筹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开展全省村级卫生室“闲置”专项整改行动,大力实施10种大病免费救治和21种大病专项救治。今年上半年,全省贫困人口基本医保累计报偿128.5万人次、大病保险报偿48.7万人次、补充医保报偿48.7万人次、医疗救助35.9万人次,贫困患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稳定在90%适度目标,2237个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对仍居住在危旧房中的农户进行调查摸底,采取“实地看、逐户访、认真核、反复比”等方式,严格筛选危房改造对象;出台危房改造面积标准,将农户危房改造自建新房面积从三层350平方米减至一层110平方米;对无安全住房、无经济能力、无劳动能力的“三无”特困农户,我省大力实施“交钥匙工程”,房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农户享有“使用权”。仅今年上半年就摸排核查并启动实施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饮水安全保障方面,联合召开省级扶贫、水利、卫健等部门协调会,研究实施安全饮水工作计划措施,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扶贫办下发《关于切实做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组织各地逐村逐户逐人摸排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消费扶贫,架起扶贫产品和市场之间的爱心桥

江西紧盯产业扶贫这个稳定脱贫成效的根本之策,创新举措不断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强化顶层设计,搭好消费扶贫“架子”。从省级层面出台实施意见,聚焦重点任务,明确17条具体措施,30家省直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统筹政策资源和项目资金,搭好“主框架”,合力推进消费扶贫。明确全省各级预算单位预留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采购份额,实行对贫困地区物业服务的优先采购。组织实施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机关、学校、医院、企业食堂和交易市场的扶贫产品“五进”活动,并纳入省、市、县三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内容,累计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1.08亿元。

强化模式创新,结好消费扶贫“对子”。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对一家一户贫困家庭的产品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等一条龙服务,大大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价值和品牌效应。依托我省红色、绿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教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乡村手工艺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消费升级。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采取扶贫基地认购、扶贫产业认购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推进扶贫扶志“双赢”。

强化双线展销,建好消费扶贫“台子”。连续三年,省政府将每年10月定为消费扶贫月,举办扶贫产品展销会,积极组织贫困县、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参加全国各地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动员大型实体店设立扶贫产品专区,在进商场、进超市时,给予特殊通道、优惠或免除费用。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开设“江西馆”,售卖江西特色扶贫产品。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邮乐购、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对接,推动扶贫产品线上销售。充分运用社交媒体推销扶贫产品,直播生产情况,直销扶贫产品。

强化保障机制,保好消费扶贫“果子”。省直各单位和各市县把消费扶贫的任务分工明确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动员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聚焦扶贫产品的扶贫功能属性,突出消费扶贫的消费市场规律,以确保好品质、打造好产品为关键,制定配套政策,推进扶贫产品可追溯标准体系建设,扩大扶贫产品质量安全覆盖面。

爱心对接,

打造品牌吸引更多人参与脱贫攻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积极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我省通过打造爱心对接的品牌,吸纳更多人参与脱贫攻坚,社会扶贫网、“千企帮千村”“百社解千难”就是其中三个重要品牌和平台。

运用“社会扶贫网”载体,打造社会参与扶贫新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国社会扶贫网江西推广管理办法》,通过精准聚焦平台影响力、帮扶精准度、社会参与度、用户活跃度等“一力三度”,持续打造社会扶贫网“升级版”。结合建档立卡、结对帮扶工作,省领导带头示范,各级领导干部和爱心人士通过社会扶贫网参与脱贫攻坚。组织30.2万名结对帮扶干部通过社会扶贫网对接83万户贫困户的帮扶需求。全面掌握贫困地区、贫困户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发布,充分收集整理企业的帮扶意愿和资源,帮助企业和贫困地区、贫困户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合理安排产业类型与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有共同点的企业结对帮扶,实现帮扶资源和脱贫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集聚社会各方力量,打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工作平台。

社会组织是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帮扶资源与农村贫困人口的重要纽带。为了让更多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我省启动了“百社解千难”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由公益基金会设立项目基金,再通过在各地举行项目说明会,发动更多社会组织参与,贡献帮扶项目的创意,以此搭建社会组织与贫困地区的帮扶对接桥梁。据统计,2018年,全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大力提供各项帮扶资源服务,投入资金11.74亿元、物资数额23.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70个,帮扶1704个贫困村25.78万贫困人口,开展扶贫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团队达7793个、32.2万人。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在广大民营企业和各级商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我省统一战线聚焦脱贫攻坚、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品牌。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捐赠扶贫等多种方式,把民营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系统显示,我省民营企业参与行动总数3550家,村受行动帮扶总数4262个,贫困人口受行动帮扶总数472523人,帮扶实施项目7571个,扶贫资金总额24.028亿元,为我省脱贫攻坚贡献了民营企业的力量。

  • 上一篇:浔阳区构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新机制
  • 下一篇:幸福食堂让老人“食有所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