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你点单我派单 志愿服务不落单(图)

时间:2021-03-17

本报记者 邹晓华 文/图

3月5日,大余县余西街居委会人声鼎沸。大余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正在给社区居民进行义诊、义剪等爱心活动。这是该县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大余县创新建立基层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品牌+活动”“线上+线下”“服务+发展”模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志愿者为社区群众义诊。

志愿服务创品牌

“感谢肖医生,我耳朵一直听不太清楚。原来里面堵了。经过医生的清理,终于好了。”今年72岁的老人廖华茂,对该县志愿服务品牌之一的大余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竖起了大拇指。记者了解到,大余县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划分出34个网格,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廖华茂是大余县16网格的居民。一大早,志愿者就在16网格微信群发布了义诊消息,廖华茂得知后早早来到社区等候。

“采用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群众密切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决。”大余县城市社区管委会副主任黄瑞泉如是说。

在大余县,各行各业志愿者的身影,已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县文明办主任张鄂湘告诉记者,该县积极调动各行各业力量,健全招募、注册、培训、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队伍,并根据活动规模的大小,对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专门设立了奖补资金。

目前,该县注册志愿者2.3万余人,成立300多支涵盖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服务队。发起各类活动1.6万多场次,相继涌现出“社区夜话”“庾岭公益救援”“供电共产党员服务队”“大余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等2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连日来,记者在大余县走访了解到,该县因地制宜,将村党群服务中心、科普驿站、村史馆等基层阵地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个行政村(社区)还配备1到2名文明实践员,负责实践站的运行管理和活动组织。

建设是前提,用好是关键。“拓展一室多用功能的同时,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和深度。”3月5日,青龙镇党委委员范冬梅一边给记者演示志愿服务点单、接单流程一边介绍。该镇依托县融媒体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资源,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县融媒体中心互联互通机制,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制订供需对应的菜单,群众以点单形式选择所需服务项目,实现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常态化运行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今年春节前夕,县融媒体中心志愿者来到青龙中学,为留守学生拍摄“隔空温情表白”系列视频。那些因疫情不能回家过年的学生父母,提前收到了一份温馨的新年祝福和问候。“我们提出想法后,融媒体中心志愿服务队马上派出了业务骨干接单,精心策划,活动的效果非常好。”青龙中学校长朱定路说。

服务乡村增动力

干净笔直的柏油路从村中穿过,路旁农舍整齐,家家花香四溢,黄龙镇旱田村呈现出一派美丽田园的景象。村内花卉苗木基地里,县农技志愿服务小分队正在手把手指导工人们培育新品花卉。“在农技服务队的指导下,我们基本掌握了新品花卉的培育、管护方法。”看着成片出土的新芽,基地负责人吴兵兵满脸欣喜。

“大余县志愿服务紧紧依托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常态化开展服务。除了服务城区群众,乡村群众也不拉下,开展了一系列惠农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张鄂湘告诉记者。

计算机应用、中式面点、美容化妆……在南安镇新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技能培训中心,记者看到技能培训课程设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少村民正认真听老师授课。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广受村民欢迎的知识‘充电站’和就业创业‘服务站’。”张鄂湘介绍,该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作为提升群众整体素质、改善农村环境、加强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精准对接、因类施策开展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上一篇:南昌提高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标准
  • 下一篇:小野果长成“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