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小荣
“不是在服务大厅工作,就是在田间地头帮扶。”这是岁末年初记者走进姑塘镇各村组对村两委班子的第一印象。
通过推进党建“三化”和实施“网格党建”,姑塘镇让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用“铁脚板”闯出一条破解乡村治理难题之路。
变“关门办公”为“集中办公”
群众办事不难
2020年12月18日,记者在蔡岭村服务大厅看到,村党支部书记曹俊先正坐在便民服务中心最显眼处,一边与进进出出的村民打招呼,一边帮村民办理各种事情,曾经位于二楼的办公室,如今成了村民议事的地方。“以前到村里办事,总是‘人难找’‘事难办’,都是各坐各的办公室,现在村干部都到服务大厅办公,与村民面对面,我去送孩子上学顺便就把章盖好了。”上门办理业务的曹水红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不到5分钟我就办好了自己需要的证明。”
自党建“三化”启动以来,姑塘镇上下办公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建成,方便了集中办公,也方便了群众。得益于集中办公,姑塘镇各村(社区)的群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年来调解各类纠纷矛盾300余起,为群众跑腿、开证明、解读政策379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变“呆坐办公”为“主动上门”
倾听群众声音
面对基层治理这道难题,为实现“支部进网格,党员包村户”的工作目标,姑塘镇坚持抓牢网格,鼓励干部走出去、党员“亮牌践诺”,让党的工作“一竿子插到底”,确保力量下沉到一线、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
早在几年前,曹明清夫妻在邻居眼中还是“没钱伸手要、在家吃低保”的“因懒致贫”典型,在家闲坐一年多,依靠政府的一点补助勉强度日。蔡岭村的两委干部决定轮流上门做工作,对他们进行“扶智”“扶志”。在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做通了曹明清夫妻的思想工作,为他们在附近的制衣厂安排了工作岗位。渐渐地,干部们也把上门入户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呆坐办公”为“主动上门”,更直观地了解群众的诉求,化解群众矛盾,密切干群联系。
变“粗放办公”为“精细办公”
突出务实管用
蜻蜓点水,粗放办公,这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难点。姑塘镇以党建“三化”为抓手,通过抓细工作标准、抓严党员队伍、抓亮活动阵地,打造过硬支部。同时突出务实管用的原则,以绩效考核制度为依托,把壮大集体经济、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广桥村在广大党员群众的努力下,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飞猛进,去年达21.08万元,较上年翻了一倍。与此同时,该村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突出身处庐山北麓地理优势,将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带动群众在村里办起“广桥农场”,种植桑葚等经济作物供游人采摘,对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两委成员用实干赢得了群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