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婧 本报记者 刘小荣
一湖碧水,烟波浩渺,雨后斜阳透过氤氲的雾气洒向湖面,泛起粼粼波光;街衢纵横,百业兴盛,依湖而建的县城每当华灯初上,灯光与人烟连绵成片,苏轼诗句“灯火楼台一万家”的意境,便呈现眼前。
这就是有“鄱阳湖畔的璀璨明珠”之称的都昌县。
都昌县是我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山水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县域特色,抢抓交通强县建设机遇,努力打好区位、文化、生态、旅游“四张牌”,完成了从“隔水不渡”到“山水变通途”的转变,农业产业化、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高铁高速,交通有了新模样
3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都昌县蔡岭工业园的九江丝维针纺有限公司,只见车间内数台纺织机飞速运转,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整经、浆纱、织造、烘干,各道工序衔接有序,一卷卷针织品制作成型后装上车,仅需3个多小时,就能出现在广东、浙江、安徽等地的客商手中。
“以前,去南昌必须经过九江市城区,来回就要大半天时间。”回忆起刚建厂时的情况,该企业负责人冯绍华记忆犹新。过去,因为交通不发达,生产机器和产品运输不便,经常要靠人工搬运,人力、物力消耗很大。
曾经的都昌县,水路迢迢,山道盘盘,出行远比想象中困难。九景高速公路通车前,都昌往返九江只能靠轮渡。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为解决交通之困,疏通经济发展“血脉”,都昌县紧紧围绕“以路美村、以路兴业、以路富民”发展目标,抢抓都九高速(鄱阳湖二桥)全线贯通、新妙湖大桥建成通车、九景衢铁路在县城设站、都南高速列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网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持续补齐交通短板。
如今的都昌县,“人悦其行”“物优其流”。“十三五”以来,该县投资10亿余元,改建干线公路23条,累计建成通组公路333公里、窄改宽乡道35.5公里、建制村道160公里,改造危桥63座,全县259个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农村公路,铺开了一张巨大的交通网,拉近了该县与周边城市的距离,都昌区位优势逐渐凸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退捕退捞,渔民有了新生活
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在都昌县西源乡沙塘村,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犁地播种。记者见到该村村民江新福时,他正和其他几名村民一起,跟着技术人员学开拖拉机。
西源乡是一个典型的滨湖乡镇,湖岸线长16公里,大部分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2021年1月1日起,鄱阳湖区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该乡286户渔民全部转产。
江新福就是该乡退捕渔民之一。上岸后,他开始规模种植西瓜、红薯等农作物。“打鱼打了大半辈子,累是累了点,但我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刚上岸时还有些不适应,什么都要从头学。”江新福说。
为了帮助退捕渔民顺利转产就业,西源乡投资447.91万元,建立了长溪村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沙塘村红薯种植基地,发展果蔬种植、销售加工,鼓励退捕渔民通过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每户渔民年均收入可达5万元。
“县里经常组织农业技能培训,让我们学习种植技术,还派技术人员来村里手把手指导。我相信,有了政府的支持,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江新福说。
不仅是西源乡,在大力推进禁捕退捕工作的过程中,都昌县结合各乡镇特点,发展小龙虾养殖、果蔬种植等产业项目,完善“合作社+示范基地+渔民贫困户”机制。同时,对转产渔民进行创业培训和跟踪指导,保障产业发展与禁捕退捕有机结合,渔民上岸后持续增收致富。
靠山靠水,生态有了新景象
正值春季采茶时节,在都昌县土塘镇冯梓桥村神脉溪茶叶基地,一排排茶树冒出新芽,放眼望去,满目苍翠,茶树一株挨着一株,茶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春茶。
“2016年底,我们成立了神脉溪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都昌白茶、皇金芽、黄金叶等有机茶,实现了育种、栽培、加工、销售一体化。目前,种植规模达1050亩。”该合作社负责人周红英说,“去年,茶叶产量为4000公斤,销售收入达300万元,带动60多户脱贫户就业增收。”
一片小小的茶叶,已成为都昌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近年来,该县结合生态资源、气候条件,以“两茶一水”(茶叶、油茶、水产)为重点,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电商+农户”的模式,打响绿色产品消费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从项目选择到产销对接,从农民培训到技术创新,各色产业遍地开花,经济效益节节攀升。目前,该县有省级龙头企业13家,种植茶叶3.3万亩、油茶4.8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达12万亩,产值5.79亿元。此外,该县建成650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56.01兆瓦,惠及脱贫户1.1万余户。
产业热了,旅游火了。便捷的交通打破了山水之隔,为都昌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每年秋季,鄱阳湖水位回落,大批候鸟在浅滩和沼泽栖息,场面十分壮观。同时,在大沔池、印山、黄金山等沿湖地区,成片粉色的蓼子花竞相开放,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鸟、赏花。
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为打造好鄱阳湖观光旅游品牌,该县加大鄱阳湖生态保护力度,整合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规划特色旅游线路,探索民宿、农家乐、民俗体验等旅游新业态,变农村观光游为深度体验游,实现从“卖农副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推进自然生态、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