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相比夏季奥运会,冬奥会的许多项目依旧不为人所了解,其中就有冰壶。
作为本届冬奥会率先开始的第一个项目,虽然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不高,但从规则上看,冰壶却天生让人有些熟悉——其玩法和很多人小时玩过的打弹珠有异曲同工之妙。
冰面上的“弹珠”游戏
若论起源,冰壶可谓是历史悠久,甚至是世界最古老的团队运动之一。
据世界冰壶联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早在16世纪,就有欧洲画家的画作中出现了人们在结冰水面上玩类似冰壶游戏的场景。而最早关于冰壶的文字记载,更是可以追溯到1540年。
早期冰壶赛事是在室外的天然冰面进行,到了20世纪初,随着规则的完善,比赛转移到了室内赛场。而到了1998年,在多次被列为冬奥会表演项目之后,冰壶才终于成为了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
实际上,冰壶简单说来也的确就是冰上的“打弹珠”。胜负的关键,就是将石球推入得分区,同时把对方的石球撞到得分区之外。
这是一项烧脑比拼
冰壶规则并不复杂。双方各4名队员交替投掷石球,每人投掷两次,两队共16球投完后计算该局的胜负。
在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一端,有由4个半径分别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的红蓝相间的区域,这就是冰壶比赛的营垒。
16球投完后,哪一队若有石球距离营垒中心比对方队伍的所有石球都更近便可得分,每有一球满足该条件,便可得1分。
将本方的石球投到尽量靠近营垒中心区域,同时给对手“使绊子”,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道出了冰壶的“精髓”。
但实际比拼起来就会发现,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
首先,由于两方交替掷球,因此每一球都必须考虑对手接下来的反击。怎样在得分的同时故意给对手“挡路”,怎样破解对手“挡路”的石球,都需要考虑计算。
此外,石球也不是掷出之后就听天由命,而是还会有队友一直在石球的前进道路上擦刷冰面,以此控制石球前进的距离和角度,同时对方队员也可以擦刷冰面影响石球的线路。
如此一来,复杂程度立刻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有人将冰壶称为是冰面上的“国际象棋”,这样的形容并不为过。冰壶的布局和攻杀对抗,都颇有些棋盘上脑力对决的影子。
与此同时,冰壶也保留了体育项目的技能比拼,一记漂亮的掷球将对方两个甚至三个石球击出营垒,类似的精彩场景也会令观众欢呼雀跃。
2月7日,中国混双冰壶队选手王芮(前)、巴德鑫(右一)在训练中。 新华社 图
中国冰壶等待再一次崛起
虽然冰壶早在上世纪1950年代就传入了亚洲地区,但真正进入中国,却一直要等到1993年。
1995年,国内才第一次举办了冰壶培训班,2002年才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但虽然历史很短,成绩却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2009年冰壶世锦赛,中国女子冰壶队一举夺得冠军,令世界冰壶界为之惊艳。随后的2010年冬奥会上,中国女队又获得季军,而男队则在4年后的索契冬奥会上历史性地获得第4名。
不过,随着老一批国家队员年龄的增长,中国冰壶也遭遇了“青黄不接”的窘境。
2月7日,在韩国江陵冰壶中心,中国混双冰壶队选手巴德鑫(左一)在参加赛前训练。 新华社 图
平昌奥运会周期,中国队只拿到了女队和混双的参赛资格,男队则遗憾落选。面对冬奥会上的各路强敌,中国冰壶队并不占据优势。
中国冰壶想要进一步提升实力,最重要的普及这项运动。中国女队教练谭伟东曾在去年接受采访时坦言,目前国内的冰壶人口还是太少。
“中国大约有700到800人参与冰壶运动,而且很多还包括业余选手,国家队选材范围只有不出200人,女子甚至更少。”(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