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分钟进入倒计时
8分钟的呈现,200人的团队,近一年的筹备,距离开启冬奥北京时间的“北京八分钟”亮相世界仅有3天的时间了,时隔14年,凝练的中国精神又将怎样落墨着色?耀眼的舞台黑科技背后有着怎样的保障力量?昨天,远在韩国的“北京八分钟”运营总监徐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据徐坚介绍,2017年3月,“北京八分钟”联合工作组成立,经过数次汇报,由张艺谋挂帅的导演团队的创意方案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批准。2017年11月10日,技术团队正式进驻位于北京昌平的武警特警学院南口校区。在那里,技术团队搭建了一个与韩国演出现场1:1的70米直径圆形舞台,而在此之前,80名来自北体大的学生演员已经遴选完毕。2017年12月1日的誓师大会宣告“北京八分钟”进入倒计时。2018年1月18日,最后一次彩排结束后,道具设备当天便拆卸装箱,1月21日分两批启运,分别经天津港和青岛港运往釜山港,其中经天津港的有5个集装箱,青岛港的一个集装箱。
由于平昌冬奥会的举办时间恰逢中国春节,而韩国在这期间也赶上春节假期,因此徐坚在介绍道具设备的运输装卸时用得最多的便是“抢运”两个字。据她介绍,原本2月11日道具要从位于韩国原州的仓库启运平昌,但被告知已经连续工作了5个月没有休过假的原州仓库工作人员要放假,可如果推迟一天运输,技术团队11日抵达平昌后将无法按时开始工作,整个流程就会延误。于是工作组紧急决定,提前一天将设备从原州仓库抢运出来,但比原计划提早到达平昌就意味着要重新寻找存放设备的仓库,然而这一难题很快就解决了,而布线、为设备充电等基础性工作也按时完成。
“北京八分钟”团队在韩国入住的是位于江陵的关东大学,距离演出场地还有40多分钟的车程,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结束设备拆卸运出,到闭幕式设备进入,技术团队争分夺秒,为了保证先期抵达的两位关键技术人员不会因为往返路程耽误时间,需要临时在主会场附近为他们寻找房子,但冬奥会举办期间房源异常紧张,最终经多方协调,将他们安顿在了距离主会场步行十分钟的地方。运输和技术团队通力配合,提前一天完成了舞台设备道具的安装和调试,17日演员团队抵达,18日即开始排练。
如果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八分钟”,展示给世界的还是红绸、太极、二胡、京剧、茉莉花等传统及民族元素,那么时隔14年后的“北京八分钟”,从创意之初就锁定了展示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与影响力,以及青春、活力与激情,不过依然少不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会让观众有亲切感。整个演出科技含量极高,将展示一个跨领域的舞台,比如移动装置等很多技术都是以往舞台上从未使用过的。经过了去年全新观念演出《对话˙ 寓言˙2047 》中艺术与科技的直接对话,张艺谋导演对于最前沿科技的掌控已近炉火纯青。由于八分钟的时间和空间所限,现场将依旧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城的冰雪景象以及人文情怀。
据徐坚介绍,此次“北京八分钟”的幕后也体现了多家央企的通力协作,比如运营团队来自北京保利紫禁城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人员往返乘坐的是国航航班,承担道具设备运输的是中远集团……徐坚说:“每个环节的配合都是高效而及时的,这也体现了央企在国家重大事件中的责任担当。”
眼下,团队正密切关注平昌的天气情况,气象部门每天都会传来25日闭幕式当天的天气预报。而徐坚表示,“即便是天气情况不好,我们也有预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记者 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