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体育资讯 > 综合体育

张大为:为服务奥运记者 与新婚妻“两地分居”

时间:2018-04-17

千龙网北京4月4日讯(记者 姜雪峰 张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到北京,还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近万名记者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特别是很多外国记者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们对中国、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从奥运服务接待开始。近日,千龙网“奥运十年话冬奥”系列报道团队采访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记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国家会议中心主体礼宾部问询经理张大为,听他讲述北京奥运会的那段难忘记忆。  虽然不起眼,但我们是奥运服务的第一窗口  国家体育场“鸟巢”西北方向1公里的国家会议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国际广播中心(IBC)和主新闻中心(MPC),旁边的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就是奥运期间记者们在北京的“家”。“来到中国,记者们接触的第一批奥运相关人员就是我们酒店的工作人员,可以说小小的门童就是中国为全世界展示的第一张奥运名片。”谈及自己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工作,张大为至今记忆犹新。  作为当时酒店礼宾部主管,张大为管理带领礼宾团队的19人,负责入住记者的迎来送往。据他介绍,北京奥运会期间,要接待服务800余名记者,初步统计平均每人要服务40余名记者。他坦言,在入住和退房的高峰期时,酒店压力很大,非常考验迎宾团队各方协作能力。  “19个人看似不少,但是分成早中晚三个班次和门童、前台接待和大堂指引等点位后,其实每个岗位也只有两三个人。而一般媒体团都会集中到达,这给我们的接待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张大为说,因为安保考虑,当时从机场抵达酒店的车辆只能停靠在距离酒店大门几百米的北辰西路路口,由酒店工作人员将客人引导至酒店。按照一个人带2—3件行李计算,一个十人左右的记者团就有20—30件行李,而普通的行李车只能装10-12件行李,为了缩短客人等候时间,每个门童都需要同时用2个行李车为客人搬运行李,一只手前推,一只手后拉,两辆车共有20、30多件行李,通常有3、400公斤重。“为了奥运会,我们都练成‘左右互搏’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国、是北京,所以虽然手上的行李车很重,但是我们的表情还需要很放松很自然,全程保持微笑。”张大为笑着说。  众所周知,记者的报道本身就已经成为是奥运会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国外记者对于奥运会报道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奥运会服务,他们的一些感受就能体现在报道中,形成对中国的感受,因此服务好记者对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形象十分重要。张大为认为,下榻酒店的接待工作是奥运服务给记者们的第一印象。 “整个奥运会和残运会期间,我们在服务接待过程中做到零纰漏、零投诉。能够代表北京给外国记者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为我的工作自豪。”张大为说“当时这些客人都觉得中国的服务太好了。后来在离开前,很多客人还写了表扬信。”  因为接待任务重,要求严格,在那段时间里张大为和他的团队基本上都是1个人干3个人的活,既要迎宾,又要回答客人的问题,还要帮助搬运行李。张大为说“虽然忙碌,不过大家都没有人喊累,即使下班了也主动去看看还有什么事要做。当时大家都是这个状态,没人感觉这是在加班,因为服务奥运是一种荣幸,我们都以作为中国人为骄傲。”  全身心地服务奥运,也就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为此张大为至今还十分愧疚。当初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决定“两地”分居,吃住在酒店,而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事务,但他们都不觉得后悔。张大为对千龙网记者说:“奥运嘛,为了国家,值得。没有大家,哪来小家。所以2008年奥运会对我有更特殊的意义。”  以“奥运标准”践行“匠人精神”  2008年的张大为还是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的部门主管,2018年的张大为已经成为国家会议中心主体礼宾部问询经理,十年间已晋升到新高度,这都离不开他为奥运服务的宝贵经历。当被问及这十年间最大的感触时,张大为说:“我很庆幸来到北辰,更高兴来到国家会议中心”。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奥运会开始,到残奥会,以及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会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等,对我来说,见到世面,开拓眼界,丰富人生阅历,其中学到的东西是在其它酒店行业学不到的,这是收获最大的。因为我经历过,看到过,真正的感受过,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我都能从容应对,我很庆幸来到北辰,更高兴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大家庭。  众所周知,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家会议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会展行业的标志性企业。而由奥运会打磨而来的“北辰标准”就成为了企业最珍贵的“奥运遗产”。张大为说,就像国家会议中心的领导教育我们要有“匠人精神”那样,我们对所有的事从一而终,很专注,不能有高有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匠人精神”和“匠心精神”,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个会议、每一个展览都用心负责。2008年形成的奥运服务标准已经融入到我们骨子里面了。  但张大为同时认为,服务没有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急客人之所急,想客人之所想,有预判性、人性化,满意+惊喜的服务。张大为说:“每一个客人都是挑战,我们的服务是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私人订制。”  如今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有不到四年的时间,按照规划,北京冬奥会的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也将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张大为也有可能将再次为奥运服务。张大为说:“如果还有幸参加到2022年冬奥会的服务接待工作,我们以2008年奥运会为基本,但不能照搬,要创新,国家会议中心作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实现更多创新,以标准服务展示‘北京服务’风采”。  北京将成为“双奥”城市,国家会议中心也将是“双奥”保障场馆,张大为最后向记者表示,“2022年我们将开足十二分的马力,践行匠人精神,再次为国争光”。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经过改造正式营业以来,张大为所在的国家会议中心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交往平台,开业八年来,累计接待了7090场会议,628个展览,接待总人数超过3500万。以国际公认的标准统计,国家会议中心为北京市带来的拉动收入已近450亿元。  场馆先后成功接待了世界孔子学院大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际刑警组织大会等众多高端国际交往活动。作为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典范,国家会议中心持续吸引世界目光,用中国服务向世界展示着我国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软实力。从2008年奥运场馆到中国会展业的旗舰场馆,从行业新星到国内外会展行业标杆,国家会议中心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让 “北京服务”、“北辰标准”大放光彩。

千龙网北京4月4日讯(记者 姜雪峰 张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到北京,还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近万名记者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特别是很多外国记者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们对中国、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从奥运服务接待开始。近日,千龙网“奥运十年话冬奥”系列报道团队采访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记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国家会议中心主体礼宾部问询经理张大为,听他讲述北京奥运会的那段难忘记忆。 虽然不起眼,但我们是奥运服务的第一窗口 国家体育场“鸟巢”西北方向1公里的国家会议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国际广播中心(IBC)和主新闻中心(MPC),旁边的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就是奥运期间记者们在北京的“家”。“来到中国,记者们接触的第一批奥运相关人员就是我们酒店的工作人员,可以说小小的门童就是中国为全世界展示的第一张奥运名片。”谈及自己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工作,张大为至今记忆犹新。 作为当时酒店礼宾部主管,张大为管理带领礼宾团队的19人,负责入住记者的迎来送往。据他介绍,北京奥运会期间,要接待服务800余名记者,初步统计平均每人要服务40余名记者。他坦言,在入住和退房的高峰期时,酒店压力很大,非常考验迎宾团队各方协作能力。 “19个人看似不少,但是分成早中晚三个班次和门童、前台接待和大堂指引等点位后,其实每个岗位也只有两三个人。而一般媒体团都会集中到达,这给我们的接待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张大为说,因为安保考虑,当时从机场抵达酒店的车辆只能停靠在距离酒店大门几百米的北辰西路路口,由酒店工作人员将客人引导至酒店。按照一个人带2—3件行李计算,一个十人左右的记者团就有20—30件行李,而普通的行李车只能装10-12件行李,为了缩短客人等候时间,每个门童都需要同时用2个行李车为客人搬运行李,一只手前推,一只手后拉,两辆车共有20、30多件行李,通常有3、400公斤重。“为了奥运会,我们都练成‘左右互搏’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国、是北京,所以虽然手上的行李车很重,但是我们的表情还需要很放松很自然,全程保持微笑。”张大为笑着说。 众所周知,记者的报道本身就已经成为是奥运会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国外记者对于奥运会报道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奥运会服务,他们的一些感受就能体现在报道中,形成对中国的感受,因此服务好记者对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形象十分重要。张大为认为,下榻酒店的接待工作是奥运服务给记者们的第一印象。 “整个奥运会和残运会期间,我们在服务接待过程中做到零纰漏、零投诉。能够代表北京给外国记者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为我的工作自豪。”张大为说“当时这些客人都觉得中国的服务太好了。后来在离开前,很多客人还写了表扬信。” 因为接待任务重,要求严格,在那段时间里张大为和他的团队基本上都是1个人干3个人的活,既要迎宾,又要回答客人的问题,还要帮助搬运行李。张大为说“虽然忙碌,不过大家都没有人喊累,即使下班了也主动去看看还有什么事要做。当时大家都是这个状态,没人感觉这是在加班,因为服务奥运是一种荣幸,我们都以作为中国人为骄傲。” 全身心地服务奥运,也就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为此张大为至今还十分愧疚。当初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决定“两地”分居,吃住在酒店,而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事务,但他们都不觉得后悔。张大为对千龙网记者说:“奥运嘛,为了国家,值得。没有大家,哪来小家。所以2008年奥运会对我有更特殊的意义。” 以“奥运标准”践行“匠人精神” 2008年的张大为还是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的部门主管,2018年的张大为已经成为国家会议中心主体礼宾部问询经理,十年间已晋升到新高度,这都离不开他为奥运服务的宝贵经历。当被问及这十年间最大的感触时,张大为说:“我很庆幸来到北辰,更高兴来到国家会议中心”。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奥运会开始,到残奥会,以及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会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等,对我来说,见到世面,开拓眼界,丰富人生阅历,其中学到的东西是在其它酒店行业学不到的,这是收获最大的。因为我经历过,看到过,真正的感受过,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我都能从容应对,我很庆幸来到北辰,更高兴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大家庭。 众所周知,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家会议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会展行业的标志性企业。而由奥运会打磨而来的“北辰标准”就成为了企业最珍贵的“奥运遗产”。张大为说,就像国家会议中心的领导教育我们要有“匠人精神”那样,我们对所有的事从一而终,很专注,不能有高有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匠人精神”和“匠心精神”,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个会议、每一个展览都用心负责。2008年形成的奥运服务标准已经融入到我们骨子里面了。 但张大为同时认为,服务没有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急客人之所急,想客人之所想,有预判性、人性化,满意+惊喜的服务。张大为说:“每一个客人都是挑战,我们的服务是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私人订制。” 如今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有不到四年的时间,按照规划,北京冬奥会的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也将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张大为也有可能将再次为奥运服务。张大为说:“如果还有幸参加到2022年冬奥会的服务接待工作,我们以2008年奥运会为基本,但不能照搬,要创新,国家会议中心作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实现更多创新,以标准服务展示‘北京服务’风采”。 北京将成为“双奥”城市,国家会议中心也将是“双奥”保障场馆,张大为最后向记者表示,“2022年我们将开足十二分的马力,践行匠人精神,再次为国争光”。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经过改造正式营业以来,张大为所在的国家会议中心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交往平台,开业八年来,累计接待了7090场会议,628个展览,接待总人数超过3500万。以国际公认的标准统计,国家会议中心为北京市带来的拉动收入已近450亿元。 场馆先后成功接待了世界孔子学院大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际刑警组织大会等众多高端国际交往活动。作为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典范,国家会议中心持续吸引世界目光,用中国服务向世界展示着我国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软实力。从2008年奥运场馆到中国会展业的旗舰场馆,从行业新星到国内外会展行业标杆,国家会议中心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让 “北京服务”、“北辰标准”大放光彩。

千龙网北京4月4日讯(记者 姜雪峰 张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到北京,还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近万名记者采访报道北京奥运会,特别是很多外国记者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们对中国、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从奥运服务接待开始。近日,千龙网“奥运十年话冬奥”系列报道团队采访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记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国家会议中心主体礼宾部问询经理张大为,听他讲述北京奥运会的那段难忘记忆。

虽然不起眼,但我们是奥运服务的第一窗口

国家体育场“鸟巢”西北方向1公里的国家会议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国际广播中心(IBC)和主新闻中心(MPC),旁边的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就是奥运期间记者们在北京的“家”。“来到中国,记者们接触的第一批奥运相关人员就是我们酒店的工作人员,可以说小小的门童就是中国为全世界展示的第一张奥运名片。”谈及自己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工作,张大为至今记忆犹新。

作为当时酒店礼宾部主管,张大为管理带领礼宾团队的19人,负责入住记者的迎来送往。据他介绍,北京奥运会期间,要接待服务800余名记者,初步统计平均每人要服务40余名记者。他坦言,在入住和退房的高峰期时,酒店压力很大,非常考验迎宾团队各方协作能力。

“19个人看似不少,但是分成早中晚三个班次和门童、前台接待和大堂指引等点位后,其实每个岗位也只有两三个人。而一般媒体团都会集中到达,这给我们的接待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张大为说,因为安保考虑,当时从机场抵达酒店的车辆只能停靠在距离酒店大门几百米的北辰西路路口,由酒店工作人员将客人引导至酒店。按照一个人带2—3件行李计算,一个十人左右的记者团就有20—30件行李,而普通的行李车只能装10-12件行李,为了缩短客人等候时间,每个门童都需要同时用2个行李车为客人搬运行李,一只手前推,一只手后拉,两辆车共有20、30多件行李,通常有3、400公斤重。“为了奥运会,我们都练成‘左右互搏’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国、是北京,所以虽然手上的行李车很重,但是我们的表情还需要很放松很自然,全程保持微笑。”张大为笑着说。

众所周知,记者的报道本身就已经成为是奥运会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国外记者对于奥运会报道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奥运会服务,他们的一些感受就能体现在报道中,形成对中国的感受,因此服务好记者对北京奥运会的国际形象十分重要。张大为认为,下榻酒店的接待工作是奥运服务给记者们的第一印象。 “整个奥运会和残运会期间,我们在服务接待过程中做到零纰漏、零投诉。能够代表北京给外国记者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为我的工作自豪。”张大为说“当时这些客人都觉得中国的服务太好了。后来在离开前,很多客人还写了表扬信。”

因为接待任务重,要求严格,在那段时间里张大为和他的团队基本上都是1个人干3个人的活,既要迎宾,又要回答客人的问题,还要帮助搬运行李。张大为说“虽然忙碌,不过大家都没有人喊累,即使下班了也主动去看看还有什么事要做。当时大家都是这个状态,没人感觉这是在加班,因为服务奥运是一种荣幸,我们都以作为中国人为骄傲。”

全身心地服务奥运,也就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为此张大为至今还十分愧疚。当初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决定“两地”分居,吃住在酒店,而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事务,但他们都不觉得后悔。张大为对千龙网记者说:“奥运嘛,为了国家,值得。没有大家,哪来小家。所以2008年奥运会对我有更特殊的意义。”

以“奥运标准”践行“匠人精神”

2008年的张大为还是国家会议中心大酒店的部门主管,2018年的张大为已经成为国家会议中心主体礼宾部问询经理,十年间已晋升到新高度,这都离不开他为奥运服务的宝贵经历。当被问及这十年间最大的感触时,张大为说:“我很庆幸来到北辰,更高兴来到国家会议中心”。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奥运会开始,到残奥会,以及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会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等,对我来说,见到世面,开拓眼界,丰富人生阅历,其中学到的东西是在其它酒店行业学不到的,这是收获最大的。因为我经历过,看到过,真正的感受过,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我都能从容应对,我很庆幸来到北辰,更高兴来到国家会议中心大家庭。

众所周知,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家会议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会展行业的标志性企业。而由奥运会打磨而来的“北辰标准”就成为了企业最珍贵的“奥运遗产”。张大为说,就像国家会议中心的领导教育我们要有“匠人精神”那样,我们对所有的事从一而终,很专注,不能有高有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匠人精神”和“匠心精神”,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个会议、每一个展览都用心负责。2008年形成的奥运服务标准已经融入到我们骨子里面了。

但张大为同时认为,服务没有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急客人之所急,想客人之所想,有预判性、人性化,满意+惊喜的服务。张大为说:“每一个客人都是挑战,我们的服务是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私人订制。”

如今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有不到四年的时间,按照规划,北京冬奥会的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也将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张大为也有可能将再次为奥运服务。张大为说:“如果还有幸参加到2022年冬奥会的服务接待工作,我们以2008年奥运会为基本,但不能照搬,要创新,国家会议中心作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实现更多创新,以标准服务展示‘北京服务’风采”。

北京将成为“双奥”城市,国家会议中心也将是“双奥”保障场馆,张大为最后向记者表示,“2022年我们将开足十二分的马力,践行匠人精神,再次为国争光”。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经过改造正式营业以来,张大为所在的国家会议中心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交往平台,开业八年来,累计接待了7090场会议,628个展览,接待总人数超过3500万。以国际公认的标准统计,国家会议中心为北京市带来的拉动收入已近450亿元。

场馆先后成功接待了世界孔子学院大会、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际刑警组织大会等众多高端国际交往活动。作为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典范,国家会议中心持续吸引世界目光,用中国服务向世界展示着我国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软实力。从2008年奥运场馆到中国会展业的旗舰场馆,从行业新星到国内外会展行业标杆,国家会议中心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让 “北京服务”、“北辰标准”大放光彩。

  • 上一篇:汪涌:命运因北京奥运会改变 申冬奥再续奥运情缘
  • 下一篇:世锦赛三度夺冠陈伟群宣布退役 平昌团体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