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景 通讯员 金泉才 报道)“我们做第一书记,就要走土路,坐土炕,说土话,吃土豆……扶贫工作的成效如何,村里的老百姓说了算。”近日,在省直机关“第一书记”风采展示活动中,有点“土气”的湟中县李家山镇阳坡村“第一书记”韩忠元的一席话引起大家的共鸣掌声。
韩忠元,是西宁市气象局调研员,今年59岁,2015年,他被省气象局派驻到阳坡村任“第一书记”。3年时间里,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上级部署,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产业发展等工作,脚步走遍了阳坡村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阳坡村群众脱贫的“领头雁”,带领贫困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阳坡村属于湟中县脑山地区,海拔高度2700米,全村有255户农户,总人口970人,藏族占60%,汉族占40%,贫困户有41户,103人,基本为老弱病残,脱贫难度较大。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村两委班子无疑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忠元刚到村里,发现村两委班子不团结,起不到带头作用。2016年3月,在上级部门领导下,阳坡村组织村民选举出了新的村主任,推选出了新会计,新的两委班子年轻有活力,团结肯干,充分调动起了党员、全体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在起初开展精准识别的时候,韩忠元发现,村里还有无房户,顾焕财、杨桂兰两户贫困户还租借别人家的房子住。他深受触动,及时向省、市气象局反映情况,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到了资金,为他俩盖起了新房,并于2016年10月份入住。每当提起驻村干部的工作,杨桂兰眼角噙着泪花,她说,以前我在这家租借几天,在哪家租借几天,居无定所,这辈子没想到还能有自己的房子住,国家对我们真的是太好了。
在驻村期间,韩忠元将“居有所住”做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申请危房改造项目,全村共有13户贫困户、9户一般农户盖起了新房,还有很多农户重修了大门及破烂的土围墙。夏季的阳坡村红墙绿瓦,景色怡人,村容村貌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
韩忠元说,扶贫要先扶“志”和“智”。在驻村期间,他和队员张正国没事就到贫困户家里去,坐在土炕上谈心,拉家常,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法律知识等,引导群众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改变“等、靠、要、懒惰”的旧思想、老观念,为他们出谋划策,提出具体的生产计划和措施。同时,积极争取“530”贷款,努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不断地变“输血”为“造血”。
阳坡村贾尔吉小学,现有130多名学生,学生来自三个重点贫困村,一个一般贫困村。经韩忠元他们努力,与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下设的上海市陪育助教服务中心联合,于2017年搭建起了“贾尔吉小学远程教育平台”,10月份正式开课。此平台在青海省尚属首家建设,学生们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和理念,并解决了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
根据阳坡村的实际,韩忠元在原有存林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深挖潜力,不断发展新的合作社,带动种植马铃薯(薯种)、当归等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和药材,村上已丧失劳动能力,自己又不愿耕种的土地,由合作社集中经营,每亩给农户800元的承租费,许多农户不出家门就在合作社务工,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从驻村起,韩忠元承担起上下衔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向各级政府部门汇报情况,申请项目,先后争取到200多万元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修建了村委会广场、舞台、篮球场、文化墙、花池等;向省、市气象局争取资金近10万元,建设了长廊和景观点,维修5间旧办公房做为村老年活动室;争取到湟中县教育局投资10万元,建设村民活动广场;联系西宁市供销联社解决了5万元的云杉等树木,绿化环境,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在湟中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暨“清洁西宁秀美湟中”品牌建设和植树造林动员会上,省气象局等20个单位被评为“2017年湟中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帮建先进单位”。
根据上级部门安排,今年5月,韩忠元同志卸任阳坡村“第一书记”。回顾3年多的工作,韩忠元说,“虽然扶贫工作有点成绩,但是离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如果他们满意了,我心里也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