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大张旗鼓的盗采盗挖,没被发现,也没人敢管,这样的“西霸天”成为富甲一方的“隐形首富”,此中之隐,深不可测。
能成为富甲一方的首富,是实力与荣耀的象征,而青海商贾马少伟坐上首富之位多年,却一直甘愿“隐形”,难道概因取自不义之财?
海拔4200米的祁连山木里矿区,得天地之灵气,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远处是常年白雪点缀的连绵山峰,周围是碧草如茵的自然湿地,掩映其间的一处名为“聚乎更”的煤矿区,为青海唯一的焦煤资源富集地。
马少伟的发家路正是源起于此。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持续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马少伟执掌的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兴青集团),在聚乎更煤矿涉嫌无证非法采煤14年,获利超百亿元。其破坏性开采行为,将当地天然珍贵的生态环境推向无法挽救的深渊。
更神奇的是,在中央通报、媒体曝光、政府追查问责的“围堵”之下,兴青集团疯狂的开采行为竟从未受到过一丝撼动。
作为青海首屈一指的“隐形首富”,马少伟的“通天神力”可见一斑,也因此被网友称为青海“西霸天”。
“开膛破肚”式疯狂挖采
2019年4月、2019年7月、2020年7月,《经济参考报》记者先后3次暗访聚乎更煤矿区,揭开了兴青集团非法开采的真相。
记者用“开膛破肚”来形容现场被盗采之后的狼藉景象。
在绿色的高原草甸之中,一条宽约1公里、深达300米的采矿巨坑,自西向东蜿蜒5公里。开挖剥离出的地下冻土、岩石、煤矸石,在矿坑附近堆起四五十米高的煤堆、渣山,婉如高原被撕裂出的一道道伤口,扎眼到令人不忍直视。
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满目疮痍的采矿坑形成鲜明对比。图源《经济参考报》
目前,兴青集团仍有4个采煤队、120台机械、近300人,在聚乎更矿区一井田煤矿5号井昼夜不停,疯狂进行开采作业。
图源《经济参考报》
自马少伟2005年进驻聚乎更煤矿区,次年开始正式掠采,至今已达14年之久。
而记者从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截至目前,兴青集团仍未取得聚乎更煤矿区的采矿许可证,其开采行为属于非法盗采。
看准这一处“聚宝盆”,不是马少伟眼光独到,而是木里煤田的优质焦煤远近闻名,当地人形容这里的煤炭品质好到“用一张纸都能点燃”。
可就是这样一片遍地是宝的土地,到了马少伟手中,还是要被“挑肥拣瘦”一番。
采矿者仅采特厚煤层这一层,薄煤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煤层基本上弃之不采,被白白扔掉80%。业内人士痛惜地称之为“采一吨扔五吨”的强盗式采矿方式。
根据兴青集团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的缴税记录,及记者获得的矿区去年11月和今年5月的《挖机挖煤结算表》,专业人士测算,14年来,兴青集团非法开采优质焦煤近达2600万吨,收入超过150亿元。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生态保护的弦在马少伟脑中早已掉线。
他将自己的财富奠基于生态极其敏感和脆弱的高原区域,可能导致冻土层被剥离,水源涵养功能减弱或消失殆尽,最终可能使地表大面积发生不可逆转的干旱。
最要命的是,聚乎更煤矿区既是黄河一级支流大通河的源头所在地,同时也是青海湖入湖径流河重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可能殃及整个黄河沿线。
与矿区相邻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景观。
马氏父子穿行政商两界
敢于如此肆无忌惮地盗采,马少伟到底是何方神圣?
据天眼查资料显示,兴青集团始建于1981年,是一家集技、工、贸、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经营为一体的大型产业集团。
集团有着家族企业的影子。马少伟与父亲马登科以及两个弟弟共同持有公司股份,其中,马少伟以40%的占股比例成为最大股东,也是公司法定代表人。
兴青集团股东持股比例。
马少伟的父亲马登科绝非善辈。普通农民出身的他,上世纪70年代起从建筑施工队起家,在1979年创立了兴青工程公司,即目前的兴青集团的雏形。
马登科创业之初,鸿鹄之志盖天,公司取名“兴青”便是振兴青海之意。殊不知,有朝一日,公司竟会走上与振兴青海背道而驰的迷途。
经过40年发展,目前的兴青集团已经是拥有多家附属公司的规模企业。据其官网显示,青海兴诺杞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兴青集团天峻能源有限公司、天峻县兴青宾馆和青海西宁的国贸大厦,都是集团下属公司及产业。
兴青集团官网展示的集团精神。
毕业于哈尔滨经济管理学院的马少伟,很早就开始为子承父业做准备。在家族公司锻炼多年后,2001年,39岁的马少伟出任兴青集团总经理。4年后,他接过父亲帅印正式走上董事长之位。
对于如何把自己包装成心怀“家国天下”的良心企业家,父子二人深谙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