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已创造经济效益523亿元

时间:2017-05-05

记者今天从省教育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我省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立项建设23个、培育建设1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共协同省内外高校45所、科研院所54个、企业103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20家,覆盖了我省83%的硕士以上授权高校。

实施至今,省财政专项投入2.69亿元,带动协同各方经费投入34.97亿元;契合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创造经济效益523亿元;汇聚两院院士27人,大大提升了“人才、学科、科研”综合创新能力,成为我省科学研究的人才高地和学术高峰。

首期省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69亿元,各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省财政专项经费的杠杆作用,引领带动牵头高校、协同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渠道资金不断涌入,共带动经费投入34.97亿元,使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研发资金的蓄水池。各方投入资金为协同创新中心在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重要保障,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经济效益就达到523亿元。其中,青岛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省财政专项投入2300万元,带动牵头高校投入1.95亿元,其它协同单位共投入3.6亿元,产生经济效益17.1亿元。

协同创新中心布局合理,紧扣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我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包含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等四大类,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均高度契合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先进材料绿色制造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轻工生物基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等三个中心均围绕先进材料制造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顺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要求,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产生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各协同创新中心大多依托牵头高校优势学科,同时也协同了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优势研究领域,整合集聚了众多科研资源,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互渗,又着力培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形成了发展合力,为我省高校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建设,争创国家一流奠定了坚实基础。首批协同创新中心覆盖了我省在建一流学科23个,占我省公布立项建设一流学科的72%。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成为我省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

协同创新中心有效破除了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体制机制障碍,将政府资金和政府导向、高校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企业行业需求有效沟通整合,加大了重大理论的创新力度、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速度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水平。截止到2016年底,我省协同创新中心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478项,省部级课题1540项,产出标志性成果74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43项,成果转化590项。协同创新中心带动产出了重大经济效益,提升了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如轻工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研发的“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和“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创制与传统淀粉衍生物的绿色制造”技术,分别获得2014年度和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企业带来产值逾150亿元。

各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新的人才选聘机制和“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根据发展目标和任务,采取国际招聘、内部选拔、单位指派、任务聘用及签订聘任合同等方式汇聚了大批学术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组建了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使协同创新中心真正成为我省科学研究的人才高地、学术高峰。各协同创新中心聚集的相对固定和能够较长时期在中心从事研究的人员中,共有两院院士27人,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人员312人,海外专家75人。各协同创新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共培养博士后439人,博士研究生884人,硕士研究生8111人,本科生41154人。

  • 上一篇:山东劣四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比上年减少326平方公里
  • 下一篇:【从严治党】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