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不需要过“笔试关” 山东打破常规引进人才

时间:2017-05-22

济南市事业单位引进200名优秀人才计划于18日开启了报名通道,不少岗位立刻引来了“人才们”的报名热潮。这项引进人才公告在今年5月5日发出,当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首先,不同于以往的事业单位招聘,报考人员并不需要过“笔试关”,直接经历面试、考察、体检等环节。优秀人才们可获正式的事业编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且经考核表现优秀的,在挂职期满后可调任到公务员岗位。

如此大手笔地打破常规引进人才,济南并不是个例,今年以来,山东省各地发布引进人才的公告,只要您来到山东,您可能会收获以下“红包”: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支持;专门为您准备的住房;解决家属的安置;每月的固定补贴……这是我省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需要“打破常规”开放人才发展集聚的环境,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落地山东。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山东发展的机遇。

补贴、资金、专房……

这么“大方”的山东要留住你

除了济南,今年3月,东营市实施事业单位“双百引才计划”,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引进100名左右的博士研究生和100名左右的硕士研究生到市直事业单位工作。在紧缺急需专业中,还将引进范围扩大到海外硕士毕业生。最低服务期5年内,财政部门予以发放住房补贴,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0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600元。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市都在吸引人才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银”的诚意。

比如济宁市出《关于加强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对企业引进的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按月给予生活补贴,在济宁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给予20万-100万元住房补贴。

对入选“济宁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的创业和创新人才,分别给予创业扶持资金和科研扶持经费;对开发价值特别重大的国际领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最高可给予5000万元扶持资金。此外,今后5年内,济宁市住建局从城区年度投入使用的公共租赁住房中预留不少于100套房源,专项用于城区企业引进的非济宁籍全日制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住宿。

此外,青岛市、威海市等地市都发布了今年引进人才的公告,在青岛,顶尖人才可以获500万补贴,家属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威海市也给予不同领域的人才100万至300万的扶持资金。

人才,我们需要“高精尖缺”

为何山东各地在引进人才方面如此“大方”?

这是我省当前面临的形势所决定的。《山东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发展动能正在加快转换;我省深入落实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工作要求,着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人才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突显。

目前,我省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人才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抓住人才,就是抓住机遇。

所以,人才可谓是“硬通货”,不管处于什么阶段,都是最贵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有这么好的待遇,在我省,哪些人才最急需呢?

总体来说,人才工作应该与全省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山东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在引进人才方面要优化结构,着力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加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现代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开发一批急需紧缺人才。

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海洋科技开发、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50万人。

除此之外,我省还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力度,推动金融人才高地、儒学研究人才高地、智库高端人才高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并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人才高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人才聚集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人才一体化开发示范区和西部经济隆起带高素质劳动力富集区。

虽然获得的条件优厚,但是人才们的研究成果也会为当地带来发展。

比如在青岛市,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特聘教授谭小地领衔的青岛盘谷信息光学有限公司带来的全息光盘及光驱研发生产项目,将填补高新区乃至青岛市在信息光学领域的研发和产业空白。而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率领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获得了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他们的到来,也有望使青岛成为铝离子电池产业的发源地和产业化基地,引领西海岸新区乃至青岛市在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走在世界前列。

打破常规,筑“巢”引“凤凰”

但同时,我省在吸引人才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从国内看,全国各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纷纷调整人才发展战略,扩大人才政策开放度,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前所未有。

尤其是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由于加强人才发展综合环境建设,人才制度优势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比如在浙江,国企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投入可纳入当年的考核利润,同时降低人才的居留门槛,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配偶子女可不受住所、居住年限、年龄等条件限制,选择在居住地或工作地落户。这对我省吸引和集聚人才带来很大压力。

目前,我省在人才发展方面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亟待破解,比如人才发展投入不足,内生动力不强;人才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到位;人才政策开放度不高,人才流动存在不少障碍;人才结构布局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短缺,西部地区和基层人才严重不足等。

所以,激发人才活力,优化人才引进的环境,需要我们在引进人才方面“打破常规”,我省也在陆续出台政策:比如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等。鼓励科研人员携带项目留职创业。济南、东营事业单位大规模引进硕士博士毕业生,打通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通道……让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因此,只有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巢”,才能引来更多高技能高层次的“凤”集聚在山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玮)

  • 上一篇:2017年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出炉
  • 下一篇:中国​石油大学团队在非常规地热资源开发领域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