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群众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我市着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规划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以社区党建改革推进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党建工作区域化、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精准化———“ 隐形党员”找到了家
路英歌是某部队家属区随军家属,老家在河北,十年前还是一名教师,丈夫作为一名军人,来到莱芜工作。时间一长,两地分居毕竟不是办法,所以路英歌选择辞职,来到莱芜。辞职后,党员关系学校自然要求迁走,但部队因其特殊性无法接受她的党员关系,路英歌还跑了好几次相关部门,但一直没有落实。
去年,我市着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将加强街道、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点,并将高新区鹏泉街道作为试点,建成并投入使用党群服务中心,推进了程故事、大故事、小故事3个村改居社区区域化党建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建立社区大党委,设立了社区工作站,规范完善居民委员会,建立“街道工委—社区大党委—居委会(片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的组织架构,形成社区党委领导下,社区工作站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小故事社区成立大党委后,工作人员展开党员摸排工作,将路英歌的党员关系顺利接收。“以前是我在找组织,现在是组织找我。”路英歌说,她的党员关系落户后,了解到她曾经做过教师,鹏泉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王晓阳主动找到她,想让她以社区党员身份,去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活动,发挥作用。辞职后的路英歌专职照顾孩子,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路英歌也想给社区的孩子讲讲绘本故事,让孩子们有所收获。“马上到暑假了,安全问题是家长最担心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这样的活动,群众都很欢迎。”王晓阳说。
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大故事社区大党委实行1+3运行模式,实现了在“大党委”领导下,决策、执行、监督协调统一的社区工作机制,以文明创建、社区建设、公共治理为载体,加强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充分扩大“兼职委员”的作用。同时,重点走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上访户和贫困户等重点群体,收集一线信息,发现基层问题,征集群众意见,了解社情民意,实现社区干部全部进网格,网格党员全部进居民户,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葛长同作为街道基层工作人员,来到社区任专职副书记,在社区成立大党委后,葛长同和同事们通过调查摸排,了解到群众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社区大部分孩子们在上小学,下午4点半放学后,很多家长没有下班,谁管孩子是个问题。经过研究,社区决定开办“四点半”学校,为这部分家长解决了难题。“我6点下班,所以孩子放学后安全问题是我最担心的,社区开办‘四点半’学校,解决了我的困难,我觉得特别好。”社区居民张玲玲说。而大故事小学校长陈宁宁作为社区内主体单位负责人,同时也是社区兼职委员,她说,学校将安排就近居住的年轻骨干教师,进社区,为孩子们辅导学习知识,开展特长培养。
大故事社区大党委还与市科技中专成人学校合作,首批对辖区内60多名育龄无业妇女进行育婴师培训,并进行了资格证测试,不仅增加了她们的知识,同时极大提升了她们的就业机率。
如今,以党群服务中心统领区域化党建,以社区党建改革推广网络化治理,以社会领域党建跟进实现精准化服务,构建街道园区、城市社区、新型领域“三位一体”的党建大格局,搭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党群服务点上下联动的服务新平台,推进了城市社会治理创新,提升了城市社会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