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6月6日讯 中间商“挣差价”还是“空手套白狼”?近日,菏泽郭先生为了“买”一份好工作,交付了45000元安置费给青岛华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邱经理,可邱经理以及这家推荐就业中介并没有按承诺安排郭先生就业,且迟迟不退还安置费。信网了解到,这家人力资源公司曾数次被求职者告上法院。青岛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已经注销,无法进行下一步调查,支持相关当事人收集证据投诉举报。
万元“买好工作”未果
近日,郭先生向信网反映,他于2019年2月22日通过QQ群了解到一则推荐就业的广告,添加了青岛华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邱经理的微信。郭先生回忆称:“邱经理微信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布数条工作信息。在8月中旬,我从邱经理朋友圈看中了潍坊一家的文职工作。经过咨询以后知道需要交付45000元的安置费,其中订金5000元,面试后交剩下的40000元。并且承诺如果工作信息不符,退还全部费用。”
郭先生表示,他当时在一家私企工作,当看到一份国企的工作机会时,他心动了,且在亲自去过华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看到了邱经理本人之后,更增加了对这家公司的可信度,所以他交付了订金。
面试最终安排在了2019年8月27日,面试前一晚,邱经理催促郭先生交付尾款40000元,称如果不交付就不给安排面试。当郭先生问及发票和就业合同时,邱经理承诺面试完当场签订合同并开收据。面试当日,郭先生来到了面试地点,据他介绍:“面试地点既不是这家公司的办公地也不是华合人力资源公司所在地,面试考官也只有一个人,而在面试结束以后,邱经理让我等短信通知就匆匆离开,并没有和我签订合同和开收据。”郭先生称,面试后他等了一个月也没信,随后向邱经理要求退还安置费。“但是他要么不接电话,要么找借口推脱。”无奈之下,郭先生于2020年5月12日前往青岛市城阳流亭派出所报警。
信网了解到,5月20日,可能是迫于郭先生报警的压力,邱经理答应先退25000元给郭先生,但是以退款需要走公司流程为由,表明打款需要在15个工作日后。但截至目前,郭先生没有收到退款。
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系诈骗惯犯?
为了了解情况,信网联系到华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邱经理,对于之前和郭先生没有签订合同一事,他表示“当时有其他急事儿,没来得及签订合同,但是这是基于双方信任条件下进行的交易。至于退还安置费,是公司财务在办理。”对此,郭先生并不认同:“我虽然当时是信任他了,但是事后他并没有履行承诺,消费了我的信任。而且之后我在网上搜索了他的相关信息,发现很多网友都实名爆料过被他骗取就业安置费,且受害者经历相似,我怀疑他就是个诈骗惯犯。”
对此,信网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了解到,邱经理所经营的华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5月份注销,且注销后的同年10月至今年2月,相继收到了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的三份判决文书,案件内容均是求职者对其未履行相关就业服务的上诉。并且,信网通过搜索发现,的确有不少受害者向相关媒体反映了被骗取就业服务安置费的情况,并做了相关报道,而且还有来自微博、贴吧等网友对前华合人力资源公司的的控诉。
但是根据郭先生出示的邱经理的朋友圈信息来看,目前邱经理微信号还在每天发布招聘信息,进行就业推荐的业务。据此,邱经理向信网表示:“虽然华合人力资源公司确实已经注销,但是现在我还是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股东,这家公司是经过工商部门备案,获得人力资源经营许可的公司,所以微信还在进行推荐就业方面的业务。”而当信网追问公司名称时,邱经理表示不予告知,因此邱先生如今是否具有人力资源服务资质,信网不得而知。
对于网上负面曝光和存在诈骗嫌疑的投诉,邱经理告诉回应称:“我们办理的就业成功率达到90%以上,求职者的不满可能主要是因为服务过程中存在争议。我们所提供的工作大多数都要经过培训以后上岗,或者有时候会有岗位的调度,有些客户不愿意等,不愿意换,所以提出退款,但是如果求职者单方面放弃公司是不给退款的。如果求职者不满意,可以去通过法院等部门提起上诉。”当问及是否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时,邱经理则表示,所发布的工作名额是相关单位人事部门所提供的,公司有相关渠道,并且行业内也会信息共享,而安置费也相当于信息服务费用,是正常合法的经营。
事后积极维权与事前警惕
针对郭先生交付45000元安置费找工作未果这一事件,信网联系了山东齐鲁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洪力,马律师告诉信网:“鉴于华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注销了以后,其法人还在继续经营,怀疑其构成非法经营和诈骗行为可能,当事人可以状告个人;因为有相关的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法律有意义上已形成口头协定,当事人则可以以企业违约、没有全面履行合同和没有达到合同目的为由上诉个人或企业,从而追回安置费,及时止损。”
同时,马律师也提醒大家,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通过全国企业信息公示系统等方式,将中介等人力资源公司的资质进行调查,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好双方义务和违约条款。
那么,此类人力资源公司收取信息服务费是否合法?作为主管部门平时又是如何监管的呢?带着这些疑问,信网联系到了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信网:“这得根据这个公司是否经过行政审批,是否具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资质来判定。据我们相关部门调查,华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已经注销,那就不具备就业推荐、提供就业信息等经营资格。但是目前我们没有接到相关投诉,且经营主体已经注销,我们无权进行下一步的调查。所以我们支持相关受害者收集证据,向人社部门投诉举报,然后由主管部门查实以后进行司法检查。再者,按相关规定,人力资源组织机构如果具备相关资质,那向招聘单位和就业人员提供信息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在监管方面,我们每年都会定期对各个人力资源公司进行年报审核,有相关恶意经营行为的,会考核评定甚至被依法取缔。”
在此,人社局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求职者们,根据青岛市有相关规定,国企等单位招聘信息要通过招聘单位官方公布,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甄别招聘信息的信息源,不要报以侥幸心理,给诈骗之人可乘之机。”
信网见习记者 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