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进口冷冻海鲜岛城遇“冷”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这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
此轮疫情溯源,也对青岛的进口冷冻海鲜销量无疑造成不小的冲击,记者走访了岛城几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发现,进口冷冻产品销售量几乎遭遇“拦腰切”。
冷冻海鲜销售遇冷
上午11点,记者来到位于市北区合肥路上的一家超市,进口冷冻海鲜柜台前少人问津,记者停留的一个小时内,没有一个顾客购买。
下午2:30,记者来到辽阳西路上的埠西市场,原本热闹的海鲜市场内显得冷冷清清,大多没有顾客光顾的摊主抱着手机打发时间。一家从事进口海鲜的店主张先生告诉记者,疫情对他们生意影响很大,眼下每天的销售额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甚至远不如春节期间。
“不光进口海鲜,就连本地海鲜也受影响。”从事本地海鲜销售的王大姐告诉记者。很多消费者无法分辨哪些是进口海鲜,再加上疫情大家尽量减少出门购物,导致本地海鲜销量“连坐”。
记者来到一家从事挪威三文鱼进口的店里,二十多平方米的店里只有店主李先生一个人。说起生意,李先生一脸的无奈,“截至今天下午三点,卖了不到200元。房租水电一天费用就得500元,这还不包括人工。”
调查发现,大部分经营业户情况同李先生一样,大家都盼着疫情早点过去。
进口冷冻链频中招
从6月份在进口三文鱼案板上发现新冠病毒后,进口冻鲜就频频曝出新冠病毒污染事件。先是多地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上检测出新冠病毒,8月开始,冻鸡翅、冻去骨牛肉、冻带鱼等也相继出现在“中招名单”中。不久前,海关总署通报,从巴西进口的一批冻去骨牛肉中,1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据媒体不完全统计,自7月以来,这已是我国出现的第16起冷链冻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案例。进口冷冻食品之所以频频“出事”,专家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国外疫情严重的影响,冷冻海鲜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均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