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2月28日讯 今年以来,在面临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和疫情防控的特殊考验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更聚焦民生、更充分就业、更促进发展为引领,运用平台思维,创新推广“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协会运作”的协会组织模式,在珠海街道成立了新区首家镇街级公共就业协会,整合辖区1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资源,进行了“员工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等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新探索,“共享员工”模式在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各级主流媒体相继宣传推广。
建立员工共享平台,打好就业“保卫战”
面对疫情下的严峻就业形势,在西海岸新区人社局的指导下,珠海街道经过充分摸底调研,率先试水“共享员工”模式,搭建“共享网络线上用工平台”,依托公共就业协会在全区700多家企业进行项目推广,有效解决不同行业企业间人工闲置和用工短缺的矛盾问题。辖区有80余家企业进行了共享员工“跨界”尝试,涉及员工3000余人次,未产生1起劳动纠纷。在此基础上,采取信用认证、平台担保、大数据筛选、信用名录通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共享员工”模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以“共享员工”模式实现稳就业、保就业、促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以“共享员工”为切入,盘活人力资源。通过“共享员工”模式,一方面解决特殊时期用工余缺问题,另一方面探索破解“潮汐式”企业用工难问题。推广企业员工注册“共享网络线上用工平台”,全面掌握辖区企业“闲置员工”的现有岗位、年龄、技能、选择意愿、数量等情况,并通过平台动态发布信息,促进企业和员工双向选择。辖区青岛明梓东昱汽车公司与海信集团日立公司,通过共享平台成功实现员工的“留任再就业”,另有近110家企业的800余名员工表达参与意向,平台累计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360余条。
以“共享协议”为支撑,保障用工权益。街道与协会全方位协助“共享员工”进行网上面试、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由让渡企业、使用企业、员工、西海岸新区公共就业服务协会共同签订“共享用工四方协议”,协议囊括了让渡企业缴纳社保,使用企业为职工支付工资、购买意外险,不改变原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等可预见的问题的解决方式,全方位维护三方权益。
以“常态化疫情”为背景,构建防控体系。为深入摸清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出现的失业风险,珠海街道组织辖区37个村居、社区50余名干部,开展企业用工情况线上问卷调查,重点选取辖区68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根据企业管理及岗位数量、订单、招聘、培训、劳动关系等情况进行详细摸底,从源头着手帮助企业制定就业计划,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并将“共享员工”“灵活用工”模式作为就业的补充形式,推进跨区域、跨工种、跨企业就业,筑牢辖区失业防线。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注入就业“稳定剂”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生存、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而要稳固发展、就业、民生这一链条,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新区就实现政府惠企政策、企业间业务合作、求职者与企业间供需关系三方面信息共享采取了系列举措,取得了较好成效。
建立微信平台,打通就业“信息链”。从政务服务的供给侧发力,以街道微信公众号、找工作直通车群、企业群、干部群以及职点猫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为载体,打造“云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具备岗位查询、政策发布、交流互动等多项功能,实现惠企政策、企业招聘信息、求职者信息共享,变求职者盲目查找为政府主动推送,让企业网上招聘、求职者网上应聘和就业信息“点对点”精准推送成为现实。以珠海街道为例,受疫情影响,辖区82%以上的求职者和91.4%的企业偏向于“云就业”方式。截至目前,通过微信平台达成就业意向的较去年同期增长9.7%,平台推送招聘信息1万余条,为5000余名无业人员提供求职信息,助力2000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借助协会平台,扩大企业“朋友圈”。充分利用公共就业服务协会丰富的会员企业资源,通过常态化交流机制,实现会员之间信息共享、互助共赢。以珠海街道辖区澜盟实业为例,因企业订单不足,导致产能过剩、人员闲置,存在亏损、裁员风险和不稳定因素。街道通过协会平台进行业务匹配、精准推介,成功的促成通用汽车、柳州五菱汽车、竹内机械等企业到澜盟实业实地考察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此外,青岛奥合源服装有限公司也是协会平台受益的典型,该企业因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定单缩减近80%,企业面临倒闭,街道及时与协会组成服务专班到企业了解情况。在企业具备较高水平制作工艺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建立自有品牌,并积极对接境内外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使企业由全部依赖出口成功转型为内销和线下销售,并创建自主品牌,成功摆脱了因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停工停产,企业不但没有裁员,反而增长了近100个岗位。
联合业务平台,打出政策“组合拳”。企业作为就业的“容纳器”,稳就业就必须稳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定期+流动”的形式,区人社局和珠海街道联合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营企业政策行”宣讲活动,重点围绕民营企业密切相关的优惠、补贴政策进行深入讲解,把政策真正滴灌到企业的最渴望处,充分释放重点政策效力,用惠企政策为企业发展加上“聚能环”,保障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礼包”,惠及辖区企业2000余家,帮助辖区1300余家个体、企业落实创业、就业及用工等政府补贴款项3000余万元。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画好就业“同心圆”
随着共享经济的出现,资源共享已悄然成为企业间深挖潜能、激发动能的新合作模式,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已不能适应联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新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完善资源共享平台,致力打破资源壁垒、利用资源赋能。
包容多元,扩大共享空间。资源流动为企业创造价值,街道通过“总会+分会+企业+资源”的资源流动模式,实现企业间资源对接。聚焦“引导资源流动、完善供需衔接”的目标导向,进一步加大对辖区企业宣传力度,吸引各类企业加入公共就业服务协会珠海分会,并依托区公共就业服务协会会员企业资源,建立涵盖房地产开发、广告传媒、机械制造、汽车销售、文化传播、服装制作、金融业、智能科技、建筑工程等13个行业1700余家企业的全方位、多行业的共享平台,促进企业“跨界合作”。
汇聚优势,创新共享方式。聚合优势力量,探索“资源嫁接”模式。根据调研,会员企业中铸造设备企业较多,因设备安装队伍人员紧缺,项目后续安装、调试、维护工作量大,导致企业售后人工成本大。街道与协会协调恒林机械与翰昌机械为试点,计划将企业内的安装技术人员进行整合,成立新的股份公司,既承接目前几家企业的设备售后工作,又对外承接其他同行业企业的安装订单,既可解决技术人员缺乏和能动性较低的问题,又能开拓新的产业服务,拓宽企业盈利模式。目前,双方已开展初步合作,营业收入增加近500万元。下一步将继续服务对接,促进企业间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推进项目的创新孵化。
盘活资源,创造共享价值。针对部分企业存在资源闲置的问题,探索出以共享平台激活闲置资源市场的新思路。青岛盛美机械有限公司、青岛翰昌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海西龙泰机械有限公司均为机械设备生产企业,产线工艺相近,但各企业的订单状况不一致,企业生产的“忙闲时”不同,面临订单高峰期增加临时用工难、订单低谷期用工成本高的矛盾问题。街道联合协会共同牵线搭桥,共享利用闲置资源,使企业间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流、生产线共享,共同应对成本和订单挑战,实现抱团合作、共赢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六稳”“六保”之首。就业稳则人心安,人心安则社会稳,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西海岸新区在实践中抓住就业这一“牛鼻子”,深耕就业服务、做好共享文章,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协会的协调和指导作用,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凝聚合力,让居民安其职、乐其业,让企业深挖潜、赋新能,为高质量发展、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坚强助力。信网记者 杨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