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全力推进三级职业俱乐部中性名改革成为2020年末国内体坛的一大热点。综合目前的最新消息,青岛的4家职业俱乐部中,除了中乙的青岛红狮不用更名外,其他两支中乙球队青岛中能、中创恒泰和中超球队青岛黄海都必须改名。目前青岛的几家俱乐部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完成此项工作,包括青岛球迷最为熟悉的海牛,将有望重新回归中国足坛。
在职业化初期,青岛海牛承载着无数青岛球迷的梦想征战甲A联赛,彼时,青岛海牛可以说就是青岛足球的代名词。之后的颐中时代、中能时代都是海牛的继承和延续。若中能果真更名海牛,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开启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然而并非所有球队都能像青岛中能这样有现成的名字可以更换,大多数球队还是要“推倒重来”。对于那些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球队,如建业、国安、申花等名称,其实早已成为球迷心中的信仰,是一刀切的全改还是有条件的保留,仍是争议不断。改革初衷是好的,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是希望足球环境更加纯粹,将“功利”撇出去,返璞归真,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的条例是否能够调整,或者人性化一些,想必反对声音会少很多。
其实中性名改革并非足协的心血来潮,早在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就指出: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在2018年的《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名称规范》(征求意见稿)中,俱乐部名称被要求非企业化、中性化,若在规定时间未能通过足协认证,俱乐部将不被授予或被取消联赛准入资格。当中性名真正成为2021赛季的准入红线,各家俱乐部不得不将改名工作提上日程。目前已确定的大连人、广州城都各具特色,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每座城市也不乏名胜地标,希望还未定名的球队也不要盲目模仿,都能起出别具新意的名字。
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投资足球的热情,可纵观近10年的金元足球风暴中,资金投入与成绩产出相去甚远,中国足球发展还是要遵循客观规律,急功近利的大肆烧钱就像一个美丽的泡沫,终有破灭的一天。投资足球需要回归理性是今年足协新政的总基调。俱乐部压缩总支出、球员进一步限薪、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等措施都展现出了中国足球“挤泡沫降虚火”的坚定决心。
凡是改革必有阵痛。球迷们舍不得叫了20多年的名字完全能够理解。可站在未来的角度看今天,以2021赛季为新的起点,再过20年,这些新名字同样可以成为球迷心中的经典,亦是对球队传统的一种延续。
信网评论员 陈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