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花拍摄微电影现场。
“她就是天上派下来的仙女,我们全村人都叫她‘花仙子’。”灵丘武灵镇麻咀村的一位村民说。
“花仙子”的真名叫邓花,是灵丘武灵镇麻咀村的一位村医。多年来,她走家串户,守护着一方村民的安康。近些年,在上门问诊的过程中,邓花发现了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以留守老人、失学儿童、忠孝仁爱等为题材拍摄微电影,引导启迪村民的操守言行,从医身到医心,乡村女医生邓花成了村民心中的“花仙子”。
“花仙子”把这里的村民当亲人
麻咀村在灵丘县二龙山脚下,离县城较远,村里有近200口人,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10年前,邓花自愿选择去麻咀村卫生室当医生后,把这里的村民当做自己的亲人。她为每一位农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谁家老人有什么病、啥时候该吃啥药,谁家的孩子该吃糖丸、该打啥疫苗,她心里都有谱。对于贫困村民,她诊治后从不收诊治费,药钱也往往自己掏腰包贴补。
村民张志会的妻子患有重症精神病,2014年生下一个男孩。邓花入户问诊时,看到他们夫妻根本就不会照顾孩子,一阵心酸后,手把手教张志会学会了如何给孩子喂奶,之后返回县城给孩子买了衣服和营养品。此后,邓花经常去给孩子检查身体,送些必要的药品食物,甚至还帮助做些家务。“‘花仙子’是俺家的恩人。”3月16日,记者采访时,张志会对邓花的好念念不忘。
拍摄微视频,架起爱心桥梁
2015年的一天,邓花到麻咀村一位曹姓大爷家去送药。聊天时得知,曹大爷的儿子和儿媳早已离婚,留下今年6岁的孙女小妍。由于儿子在外打工,老人患股骨头坏死,本村又没有小学,因此没法送已到学龄的孙女上学。
邓花听后犯难了:孩子到龄上不了学,这个忙一定得帮,但自己却没有合适的办法和能力。她灵机一动,用手机拍摄了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发到网上求助,“这就是我的第一部微视频作品《我要上学》。”邓花说:“我希望以这种声画的方式与网友直接沟通。”果然,这个视频很快引来社会的关注,大家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送去了温暖。经过平型关义工联盟等爱心人士的接力相助,小妍顺利到了县城一所学校上学。
“我的第一个微视频诞生了,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爱心人士送衣送钱,暖流涌向小女孩。”从这件事上,邓花看到了网络的力量,也了解到周围其实还有许多和她一样的人希望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者,她随即联合大家建立了灵丘爱心群和灵动丘壑爱心交流群,用微视频的方式连接起一座座爱心桥梁。
“200多爱心人士通过网络聚合在一起,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邓花说,一条求助微视频发出,可以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这种做法还真解决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
麻咀村有一对年过八旬的李姓老夫妻,丈夫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后来又患上了皮肤病,妻子患有白内障,这些病都不是邓花一个乡村大夫能根治得了的。于是,她便以微视频的方式为两位老人进行募捐,帮助他们去上一级医疗机构治疗,让两位老人感觉到了温暖和希望。
弘扬美德,做家乡美景代言人
随着微视频传播效果的凸显,邓花的思路也进一步拓展,她开始尝试用微视频和微电影反映当下农村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讲述留守老人和儿童故事的《轻轻地扬起绿丝带》,以扬善弃恶为主题的《傻瓜也有爱》,弘扬孝文化的《全家福》……这些“微”作品一经面世,就因主题鲜明、本土气息浓厚引来点赞无数。
“讲的是百姓故事,传播的是正能量,直击观众的心弦,看后引人深思,催人向善。”灵丘县影剧院经理贾润利回忆说:“时长45分钟的微电影《轻轻地扬起绿丝带》首映是在县影剧院,那天影剧院放映室座无虚席,很多人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放映结束时,掌声雷鸣,很多人围着要和邓花合影。”
2017年,邓花在做好弘扬传统美德和乡土文化类微电影的同时,在题材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她到风景区自费拍摄古装写真,自费拍摄《灵丘神话故事中的村落——鹅毛村》《人间最美是清秋》《十里画廊唐河风》《醉美车河》《红色之旅》等一部部反映灵丘风景的微电影。用这种方式宣传家乡,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来灵丘旅游和投资,助力灵丘脱贫攻坚。
3年时间,邓花导演拍摄了200余部微视频、30余部微电影。其中,《孽缘》被大同电视台收录展播;《轻轻地扬起绿丝带》在2016年第六届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上,从全球数千部参赛微电影中脱颖而出,进入前150名;《两杆水烟锅》入选山西省纪委“清风山西”宣传片;微电影《第一书记》入选大同市纪委“清廉大同”宣传片。
由于拍摄这些“微”作品都是自费,因此邓花会时常收到亲朋好友的一些善意提醒,但邓花认为做这件事的意义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医者仁心,我或许用自己的医术能医好几个人的病,但我做的这些事,却能美好更多人的心灵!”
在鹅毛村拍摄微视频《灵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时,当地十几名小学生参加演出。这些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天真纯朴,对邓花和她的拍摄团队充满了好奇,不要说摄像机、航拍设备,他们甚至连盒饭都没有见过。孩子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到这种情况,邓花落泪了,她决心帮助孩子们实现愿望,开阔眼界。3天后,邓花联系了爱心商家赞助,把孩子们从大山里接到了县城,逛公园、进商场、尝美食,给他们的成长经历留下浓厚的一笔。
弘扬传统美德和乡土文化,倾心做家乡美景的代言人,邓花行走在公益路上,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2017年,她被评为中国公益网十大公益标兵。
本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马明清 实习生 政慧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