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润秀用花馍制作的“中国蛋糕”。
刘兔平正准备给订单客户送寿桃。
农历二月十九,是每年一度的岚城贡会时节。岚城贡会的主角自然是花馍。日前,众多花馍面塑高手纷纷摩拳擦掌,意欲赶赴岚县,在3月31日至4月4日的花馍面塑大赛上再“出风头”。
不久前在太原市中华傅山园举办的第二届山西花馍艺术展上,来自太原、闻喜、襄汾、介休、平遥、岚县、忻州等地的30多位花馍面塑艺人带来了百余件得意之作,一如去年艺术展之情形,门庭若市,花馍俏销。
1 大多数花馍艺人都是家传手艺,是一种说不出的温暖、道不尽的乡愁
聊起举办花馍艺术展的初衷,《老家山西》自媒体平台负责人乔琰娓娓道来:关注花馍面塑,缘自前年和傅山学社社长范世康的一次交谈。花馍面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山西百姓朴素的情感寄托,理应做点事情。之后,他们在全省多地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寻访拍摄记录活动。
这一走不要紧,倒发现山西花馍制作流派众多,闻喜花馍、孝义花馍、太原面塑、忻州花馍、岚县花馍、阳城面塑等等,各有各的讲究,各有各的特征,尤其是制作花馍的高手并不少见,他们技艺精湛,都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民俗艺人。最终,促成了在太原接连举办两届山西花馍艺术展,日均万人慕名而来。
李杰的作品《龙腾盛世》使用面粉100公斤、大枣10公斤,整个作品上有400多个馒头,盘旋着一条色彩绚丽、威武矫健的飞龙,耗时半月完成,在第一届展示活动中被评为“最美花馍”。这位心灵手巧的年轻人先自学,后师从大连面塑大师学艺。见多识广的他对花馍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看法:就花馍制作而言,一定要做成大众都能接受的东西,题材要广泛,艺术造型必须多样化,创作不能脱离“中国味道”。
居住在太原市、68岁的张桂英是省级非遗传承人,花馍对她的生活影响至深。她10岁左右就开始跟随母亲参加村中红白事和民俗节日的捏花馍活动。用她的话来说,大多数花馍艺人都是家传手艺,这是家风的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一种道不尽的乡愁。
2 为让花馍成为国人生日宴上的“名角儿”,花馍艺人们始终在潜心琢磨着
花馍制作由来已久。因北方盛产小麦,为此,民间就遗留下来蒸花馍的习俗。
花馍,不同地区叫法不同,也有称面塑、面花、捏面人等。民间花馍的制作,在黄河流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在我国民间饮食文化中,花馍可谓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有了花馍制作的记载,宋代民间即有把花馍用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结婚、祝寿等活动的描述。
“大家有没有信心让花馍成为生日宴上的蛋糕?”
“有信心,没问题。”
3月4日,在第二届山西花馍艺术展总结颁奖会上,承办方代表与30多位花馍面塑传承人的一问一答,信心满满。为让花馍成为国人生日宴上的“名角儿”,花馍艺人们始终在潜心琢磨着。
居住在太原市北大街的张美丽是个有心人。十多年间,她既学国画,又学面塑,并有意把国画技法融入到花馍制作中,使得作品墨分五彩,错落有致,自成一派,被誉为“立体国画”;忻州市市级非遗传承人焦未秀着力在面的配方上做文章,使花馍作品经年不裂,解决了不易保存的难题,如今,她正琢磨着用蔬菜颜料替代以往的颜料。
忻州市忻府区东街村的殷润秀出生于美术世家,爷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山西美协的理事,大伯、大弟弟和侄儿都是画家,大姐和二弟是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殷润秀骨子里就有捏花馍的潜质和灵性。而她在手艺养家致富的同时,不忘众乡亲,凡是贫困户订制花馍,她都给免费制作,只要有机会,还会毫不吝啬地把面塑的技艺和配方传授给人们,一来是为了让更多人喜欢花馍,二来是为了能让花馍走进千家万户。
3 展示活动给花馍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亮相,更是一次寻径大市场的尝试
记者采访到的这几位花馍制作高手,因为在当地久已有名,所以花馍的销售自然不成问题,街坊邻里的订单就应接不暇。但要想做大做强,还要有市场营销策略。
对此,大家各有突围之术。刘兔平是岚县岚城花馍制作的第四代传人,她不仅创立了自己的花馍品牌,建立了合作社,其女儿还在太原开班授课,广为传播花馍技艺。
今年是刘兔平第一次参加展示活动,没想到收获了意外之喜。“设展第三天,就与一个酒店签了200多个寿桃的订单,价值两万多元呢。活动结束当天,又与太原的一个酒店和榆次的一个景区签了订单。”刘兔平喜不自禁地说,再美的花馍藏在深闺人不识也白搭,展示活动给花馍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亮相,更是一次寻径大市场的尝试。
刘兔平告诉记者:“花馍制作在岚县很盛行,共有3个合作社和两个公司,解决了百余劳动力就业。花馍让村里的妇女有了收入,一个月大概能挣3000元左右。”
与花馍亲密接触两三年来,乔琰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全省花馍面塑传承人已经从传统的单兵作战走向了合作发展,制作形式也由以前家庭作坊式生产逐渐发展成了农村合作社。岚县、阳曲、忻州、闻喜等地,均成立了合作社组织。还有一些花馍面塑传承人,已经把花馍发展成为公司化运作,比如闻喜卫嫂、霍州花馍等,不仅在当地生产销售,而且在省城也设立了办事处;不仅在实体店内销售,而且充分利用网店、微店等手段进行线上销售。
傅山学社社长范世康说,近几年,山西各地花馍面塑传承人一方面深挖传统,一方面发扬继承,形成了多点开花、抱团发展的新局面。传统文化的振兴包括方方面面,花馍面塑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为花馍点赞,更期盼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名角儿”。
本报记者 范珉菲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