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太原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作为全国首批试点之一,同意太原市、桂林市、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新闻发布会,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发布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因何而来?申报条件和选拔标准是什么?自申报工作启动,先后共有15个省(区)政府致函科技部提出了建设申请,太原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争创这样的示范区,将会给太原带来哪些发展红利和现实福祉?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太原市政府、太原市科技局进行采访。
将聚焦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 在解决“超大城市病”上做示范
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从何而起,这要追溯到2015年。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同各国领导人一道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联合国继制定《21世纪议程》《千年发展目标》之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确定的又一全球性重要行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未来15年全球在减贫、健康、教育、环保等17个领域的发展目标。
为体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我国高度重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到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2016年12月,国务院出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成为中国扎实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务实举措。
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工作启动。一年来,先后共有15个省(区)政府致函科技部提出了建设申请。
记者查阅科技部网站了解到,想要申报成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需要具备3个条件:第一,申报地区应该具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工作基础,并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意识较强;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典型性,一个地方集中解决了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广;第三,地方政府要重视,地方政府要舍得投入精力,聚集一切资源来解决问题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简言之,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就是要聚焦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在解决“超大城市病”上做出示范。
最终,经过实地考察、专家评审、联席会议审议等环节,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太原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太原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之一,‘一五’时期国家投资的156项重点工程11项落户太原。作为资源型城市,太原在为国家能源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转型发展、生态环境、创新动力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表示,围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目标,紧跟世界技术革命新趋势,学习借鉴全球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进经验,特别是破解资源诅咒的悖论,综合系统治理大气和水环境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分享的太原方案,这对太原、对全国乃至全球资源性地区,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
着眼解决水、大气污染问题 未来会有世界专家来把脉
4月8日,在太原市科技局,申报成功的喜悦与如何全方位展开工作的压力充斥在每个办公空间里。
“太原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长期承载着高强度的经济社会活动,生态建设历史欠账多,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改善和恢复城市生态,是重要的环境工程、发展工程,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太原市科技局局长庞虹表示,太原市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举措,是着眼解决水污染与大气污染两大瓶颈问题。
“下一步,我们要为全世界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在大气、水污染治理方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太原成了城市病解决的‘世界试验田’。”庞虹说,未来太原市对大气、水环境进行系统治理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会有全世界的专家来把脉,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今后,太原市将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原则,结合城市自然禀赋、污染防治、产业结构等实际,统筹创新资源,培育经济业态,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发展质量,最终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 为全世界同类城市提供现实样板
着眼水污染、大气污染两大瓶颈,为全国及世界资源型经济体提供现实样板,太原准备怎么做?
记者了解到,太原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规划范围为全市所辖行政区域,包括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和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共六区三县一市。
今后,太原市计划用三个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推进期(2017—2020年):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创新为引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市区优良天气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彻底消除黑臭水体。
持续提升期(2021—2025年):到2025年,生态环境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市区优良天气率达到85%以上,彻底消除劣V类水体。多元化中高端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将形成具有太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发展巩固期(2026—2030年):到2030年,市区优良天气率达到90%以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6.7%,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将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建成创新活跃、产业升级、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都市,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对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发挥示范效应,提供实践经验。
目前,太原市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构建出可持续发展系统框架: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建设美丽绿色的生态之城,建设清洁高效的低碳之城,建设人文和谐的宜居之城,建设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
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解“水污染”“大气污染”两个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抓手,太原正聚全市之力,奋力书写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优异答卷。
本报记者 要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