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太原市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夯实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基础,近日,太原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太原市将立足资源禀赋,面向市场需求,形成“一体两翼五区”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实施意见》还明确,今后,太原市将鼓励农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三农”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和离岗创新创业,实施乡镇工作补给政策。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将增长6.5%左右
今年,太原市将以特色葡果、设施蔬菜、健康养殖和农作物种业为基础,做优一产;以食醋酿造、肉乳制品、干鲜果蔬、粮油主食等精深加工为主业,做强二产;以农产品流通集散、市场营销、农村电子商务为主导,休闲养生农业和花卉园艺观赏为特色,做活三产。2018年,实现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3.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增长8%以上。
到2020年,基本建成农村与城市相配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形成“一体两翼五区”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格局
太原市将按照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要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延伸、功能拓展,形成“一体两翼五区”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一体是指:以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打造以田园综合体为主要形式的百里汾河高效农业综合体。
两翼是指: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发挥东山生态优势,发展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沟域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东山休闲农业翼;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推进人文历史、自然景点与农业休闲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旅游村落等西山休闲农业翼。
五区是指:清徐县围绕醋都、葡乡、“菜园子”,建设一二三产循环发展示范区;阳曲县以食品加工园为载体,培育阳曲小米品牌,建设北部食品加工区;娄烦县以脱毒种薯为主导,打造马铃薯种薯繁育科技示范区;古交市打造精品小杂粮和中药材生产示范区;清徐县、娄烦县、阳曲县、古交市选育新品种、集成新技术、配套新设施,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
城六区年底要基本退出籽粒玉米种植
今年,太原市将发展特色高效种植。实施“减玉米、增蔬菜、增葡果、增杂粮、增药材、增花卉”行动。建立奖励补贴和退出机制,鼓励农民大幅度调减籽粒玉米种植,到2018年年底,城六区基本退出籽粒玉米种植,全市种植面积力争减少一半。
到2020年,新发展设施蔬菜2.5万亩、总量达到10万亩以上,有机旱作蔬菜发展到20万亩;稳定推广谷子10万亩;种植马铃薯10万亩;中药材(包括沙棘)发展到10万亩;发展经济作物(包括种苗、花卉、油料等)10万亩;发展新果园10万亩,改造老果园10万亩;种植豆类等作物10万亩;晋祠大米恢复到5000亩。
同时,太原市将发展规模健康养殖。引导养殖企业科学选址投资建场,承接吸纳城区转移退出的养殖项目。实施产能大县、全产业链、畜禽提质增效、饲草料基地、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建设和畜禽粪污处理“六大工程”。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建设动物疫病净化场。加快推进“生猪放养”“金鸡扶贫”等产业模式,推动猪、羊、牛、鸡等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晋源区阳曲县清徐县将发展全域旅游
今年,太原市将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支持晋源区、阳曲县、清徐县发展全域旅游。推广“旅游+”“生态+”等模式,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农业创意、乡村手工艺等新产业。同时,完善乡村旅游要素服务功能,配套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公共卫生间等服务项目。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休闲资源,策划举办一批休闲农业游乐活动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打响省会城市休闲农业品牌。
集中力量打造田园综合体。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突出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结合特色小镇、特色村庄、特色小院、特色农园建设,扶持打造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主题园、田园农庄连片区、民俗民宿聚集地、养生养老产业园等。
串点连线,扩线成片,提升西北部山水人文休闲带、南部醋都葡乡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黄土风情农耕领略带、汾河水源度假带、东山环城绿色生态观光带五条精品休闲线路档次,打造“一小时车程”休闲旅游圈。
鼓励农业副高以上技术人员到“三农”企业挂职
太原市还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扩大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和高级职称职数。引进符合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的科研创新人才,除享受太原市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外,同时享受乡镇工作补贴。
鼓励全市农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三农”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和离岗创新创业,实施乡镇工作补给政策。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的农业人才评价体系,拓展城郊农业产业链人才发展成长空间。
成立城郊型都市农业人才发展战略储备中心,按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代理农业类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办法,统一编制,统一管理。同时,把餐饮、宾馆服务、礼仪、养老护理等行业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丰富培训内容,以需定培,定向培训。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吸引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生和科技人员投身城郊型都市农业。
本报记者 李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