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不全行为违法,设施简陋后患无穷,假药劣药贻害多多……整形美容领域近年来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我省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为此施行专项整治,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净化医疗美容服务市场
“三非整形”成毁容黑手
国内整容整形业兴起近10年,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而毁容毁形投诉近两万起。业内人士称,10年间20万张脸被非法医疗机构、非从事医疗美容的专业医师、非法药品的“三非整形”毁掉。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整形美容领域近年来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
“非法医疗美容有多种表现形式。”太原市杏花岭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增伟介绍。
首先,资质不全,行为违法。非法医疗美容“黑诊所”没有办理正规手续,大多数微整形操作人员只进行过简单的非专业培训,不懂得基本医疗常规和卫生要求,没有相应资质。
其次,设施简陋,后患无穷。非法医疗美容大多未设置符合条件的手术室,手术场所空间狭小,有的甚至堆放大量杂物,感染传染病风险极大。
第三,假药劣药,贻害多多。从查处的非法医疗美容案件中可知,非法医疗美容药品、器械大多没有中文标识,没有进口批准文号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有的甚至连标签都没有。一般假药、劣药用于消费者后,危害逐渐显现,甚至造成严重感染、毁容、致残、致癌等。其使用的医疗器械也五花八门,大部分没有取得医疗器械批准证书。
第四,夸大宣传,引诱消费。非法医疗美容服务往往自冠以“某某微整形美容权威机构”“XXX私人定制”等名称,打着“国际美容大师”主刀等幌子,打着耸人听闻广告,吹嘘扩大注射产品效果,以低价、超低价诱骗消费者。
第五,无凭无据,维权无门。正规医疗美容机构在卫生计生部门都有备案,收取手术和药品费用都有正规发票,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正常渠道维权。而非法医疗美容行为隐蔽,付款方式随意,无凭无据,一旦出现纠纷或事故,责任追溯困难,维权无门。
第六,线上拉客,线下实施。非法医疗美容大多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即时通信工具,传播违法整形美容信息,通过单线预约方式把消费者约到隐蔽的写字楼、宾馆、私人住所等地,暗中实施所谓的医疗美容。
专项整治净化医疗美容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14年以来,我省连续多年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作为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的重要内容。2017年,省卫生计生委联合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省人社厅、太原海关、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省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全省各级卫生计生监督机构以医疗美容机构和生活美容机构为检查对象,以注射美容行为、激光美容和美容服务人员资质、美容项目等为重点,进行专项整治。当年,全省共检查医疗机构4496家、生活美容等公共场所723所,立案查处41起,处罚金额9.42万元。通过专项整治,有效规范了医疗美容机构的执业行为,打击了非法医疗美容行为,净化了医疗美容服务市场。
2017年6月,晋城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部门根据群众提供线索,出动多路执法人员,对一起由5名外省人员在晋城市某酒店内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获超声刀、玻尿酸、注射器等药械,两袋医疗废物以及顾客登记和收费记录。执法人员对相关证据物品进行了固定,现场稳控2名涉嫌非法行医人员。在涉案人员拒绝配合调查的情况下,对涉事酒店入住人员进行了调查核实,确认共有张某、曹某某等5人属河南省郑州市某美容院工作人员,他们通过网络联系好消费者后,一同从外地入住涉事酒店进行非法医疗美容活动。
本着有案必查、一查到底原则,晋城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人员赴河南跨区域执法,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对郑州市某美容院进行了突击检查。经查,该美容院张某、曹某某等5名工作人员均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为非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城市酒店内非法开展医疗美容活动。在有力证据和强大压力下,郑州市某美容院负责人主动到晋城市卫生监督所接受了共计4万余元的行政处罚处理。
“非法医疗美容隐蔽性强,群众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薄弱。”晋城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崔凯霞介绍,今后要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鼓励群众投诉举报非法线索,动员全民参与打击,使非法医疗美容无处藏身。
学会鉴别保护自身健康
王增伟说:“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作为消费者,鉴别医疗美容机构,是保护自身健康权益的关键点,基本方法要‘五看’。”
一看资质。正规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会在醒目位置悬挂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没有此证,肯定是非法医疗美容场所。
二看人员。进行医疗美容服务的应该是医疗美容医生,不是一般的医生,更不是一般的美容师、理发师等。他(她)首先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同时也是“医疗美容主诊医师”。
三看环境。医疗美容项目和收费应当公示,并有医疗收据(发票),医疗美容行为一般在医疗机构的美容手术室(或治疗室)进行。
四看流程。正规医疗美容机构会在医疗美容项目开展前充分与消费者交流微整形是否合适,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和技术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如实书写病历文书。
五看药械。微整形是医疗美容的一种技术。微整形注射使用的A型肉毒素是医疗用毒性药品,包装上有“毒”字标识;注射用的玻尿酸是医用材料,是按照医疗器械进行审批的。进口药品或材料必须标有中文标识。
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应加强对虚假宣传的辨别,要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拥有最美的自己。此外,不盲目追求“十全十美”,整形是在自身基础上的完善,而不是另外创造一个新的“你”。消费者应对美学有一定了解,具备健康美学心理,并客观评价自己。
本报记者 秦洋 本报通讯员 郝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