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日,对于山西文化旅游来说,是标志性的一天。当日,山西省文旅集团揭牌成立,山西省省长楼阳生亲自为其挂牌。
如何将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做到文化旅游强省,这艘承载着山西文旅产业崛起希望的文旅“航母”如何破题,世人聚焦。
2018年4月17日晚,应山西财经大学振东管理研究院的邀请,山西省文旅集团掌门人王文保做客振东管理大讲堂,以《山西文旅与文旅山西》为题作专题讲座,讲述了山西文旅集团成立的前前后后及山西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未来。
让文化为旅游注入灵魂
4月17日晚,山西财经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层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聆听讲座的除了山西财经大学的师生,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坐在台上的主讲嘉宾——王文保侃侃而谈。
“根据国家旅游局披露的数据,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报告一开始,王文保就通过一组数据,阐述了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对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王文保认为,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载体,如何通过旅游的载体表现文化的核心是关键。“文化高大深远,很容易被虚化,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旅游的载体给文化赋予新时代的生命,而文化则能为旅游注入灵魂。”
随后,王文保从宏观层面阐述了旅游产业对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强调,经济发展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而旅游产业的高引领性和高关联性决定了其在消费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将旅游产业作为抓手能为山西省全面发展提供原动力。
“首先,旅游产业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可以无缝对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旅游业带动乡村百姓致富,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脱贫。其次,旅游业发展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表现。说到旅游,我特别想借用庄子的一句话‘乘物以游心’来描述。旅游就是借助物的体验来实现身心的愉悦。这里的‘物’可以是物质的,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文化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因此,旅游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刚需。另外,旅游产业是带动城市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发展全域旅游可以打破景区的边界,实现城市配套设施的置换升级。旅游产业辐射范围广,带动产业多,与其他行业紧密的关联性,能为其上下游企业带来诸多红利。”
紧接着,王文保从供给、需求和市场三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并着重介绍了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他认为,楼阳生省长用“三个老”很好地概括了山西的旅游资源,即“老天爷赐予的壮美自然风光,老祖宗留下的不朽文化遗产,老前辈留下的宝贵红色基因”。王文保接着用阿拉伯数字1-8具体解释“三个老”的内涵:1个主题形象,2类旅游资源,3个世界文化遗产,4个唐朝以前木结构建筑,5个深呼吸小城,6个历史文化名城,7个古关隘,8个文化旅游精华。“新时期,山西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是做好黄河、长城和太行三篇旅游大文章,这三个板块不是山西独有的,但是对关联性和整体性来讲却能覆盖全省,如何做出我们的特色是值得思考的。”
肩负山西转型重托
2017年8月3日,对于山西文化旅游来说,是标志性的一天。当日,山西省文旅集团揭牌成立,山西省省长楼阳生亲自为其挂牌。
此前,我省及11市旅游局集体改制成旅游发展委员会,探索全省文化旅游综合治理和发展的新体制。而省文旅集团的正式亮相,则是我省在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文化旅游新产业方面迈出的实质性步伐。
“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但还没有做成旅游经济强省,如何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全省上下都在思考的问题。”王文保介绍,山西文旅集团成立有两个大背景。“山西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域范围内的资源型省份转型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这是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山西的一个金字招牌。山西是资源型省份,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转型过程中必须面临这样一个课题。第二,山西往哪儿转,按照总书记对山西的指示,山西确定了‘转型综改创新驱动’战略。省委书记骆惠宁说,绝不穿新鞋走老路,绝不重复昨天的故事。省长楼阳生说,要坚定地转型,要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首屈一指。“但很多游客不知道的是,我们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更有壮美的自然景观。把这两种资源转化成产品,把产品转化成产业,产业形成经济优势,这是转型必须要走的一条路。”王文保表示,山西在转型过程中确定了七大非煤产业,其中旅游排在了第一位。“山西发展旅游业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山西文旅集团。”
作为山西省文旅集团的掌舵人,从省旅游局副局长到省政府副秘书长再转身进入企业,王文保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既充满期待,也倍感压力:“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做过企业,这对我的挑战很大。”
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省文旅集团官网显示,在集团揭牌仅一月有余,“13366”发展路线图就出炉。接着,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山投、经贸集团的股权划转,建立了“云游山西”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组建了酒店集团,成立了黄河、太行、长城旅游发展平台公司。之后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签订协议,以保障资金需求。同时与浙旅集团等10家旅游集团组建全国省级旅游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王文保表示,今后省文旅集团将按照“13366”的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景区开发运营、酒店管理、智慧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置业、投融资六大业务板块,以黄河、太行、长城三大旅游发展公司为平台,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把云游山西打造成服务游客全要素的智慧旅游平台。王文保毫不讳言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人才紧缺、产业的支撑体系等诸多困难。“我们需要各个层面来助力文旅集团发展壮大,当然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山西有文物、有文化、有自然、有山水,更有太行精神、右玉精神,有着红色的基因等等。这些皆为可乘之物。我们就是要让文物文化活起来,成为行走的传播者,让游客更满意、更幸福。作为企业来讲,山西文旅集团要充分挖掘、依托山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为市场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优质的体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丰富人民的美好生活。如何把山西文旅产业打造成山西经济转型的‘四梁八柱’之一,是山西文旅集团承担的一种责任。我们力争将文旅集团打造成为具有创新力、引领力、竞争力的全省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成为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旗舰、国内外文化旅游市场的劲旅,切实带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战略性突破。”
最后,王文保结合企业实际对大学生提出3点建议:在精细化社会分工下,当代大学要实现自我管理,用能力来适应市场,避免劳动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脱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勇敢走出象牙塔,在实践的历练中丰富理论的羽翼;在理想与现实中做出取舍,高处着眼,低处着手,永远保持学习能力。
本报记者何玉梅
山西财经大学振东管理研究院院长宋瑞卿点评讲座——
什么是旅游?
旅游有三种。最低层次的旅游是脚的旅行。就像人们编的那个顺口溜: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尿尿,到地乱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这是典型的脚的旅行。
第二层次的旅游是精神的旅行。就像我去红豆峡,一到那个地方,就觉得和它有一种精神上的共鸣,然后写一首诗:“千年红豆谁家种?十里峡谷尽相思”“愿留此山中,迎风化作松……”我相信大家都有这种感觉,在精神上和某一个地方有很强的共鸣关系,愿意去这种地方,不愿意去那种没有共鸣的地方。
第三层次的旅行是心的旅行。我在与王董事长沟通讲座题目的时候,想把题目定成“山西文旅的诗与远方”,可他觉得太文艺。我为什么想把题目叫成诗与远方?因为“诗声即心声”——所有用诗表达出来的东西都是一种心意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东西。王董事长把旅游定义为一种精神产品,讲“乘物游心”,我非常认同。到了更高的层次,旅行就是心灵的旅行,灵魂的旅行。这种情况下,旅游只是承载。于是,当你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故乡的时候,你就不想回来了。所以我认为,王董事长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山西、把我们的故乡打造成别人眼中的诗与远方,让他们来到山西之后能获得一种心灵的宁静,知道中华民族是从这里发源的,知道我们民族的根在这里,将来可以把灵魂安放在这里。我觉得这才是旅游的最高境界,是真正的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