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四建集团为科技创新获奖者颁奖。 杨敏 摄
“科技是企之利器,赖之以赢。要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加快推动创新性企业建设步伐。”山西四建集团不仅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落在了行动上。
在4月15日召开的集团科技创新大会上,他们为3个先进单位、1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五小”成果先进个人、2名优秀内部工程技术专家、6名“项目总工上讲台”竞赛获奖者等颁发了200余万元的科技奖励,其中最高的获得了18万元。
科技创新的那些事
走在四建集团的荣誉室,那一本本证书、一个个奖牌、一座座奖杯让人心生敬意。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二等奖”,2017年11月,山西四建集团凭借着《山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建设综合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摘得这一奖项。“这是我们继2015年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后的又一个大的进步和突破,标志着山西四建的科技成果水平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是近年来四建广大科技工作者自我加压、持续努力拼搏又取得的一个质的飞跃。”总工程师张文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一成果主要针对山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规模大、功能齐全、结构复杂、造型奇特(红灯笼)、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开展科技创新,形成体育场关键技术及特色技术。科学地解决了环向超长(944m)无缝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难题及弧形金属屋面温度应力作用的胀缩变形的难题,形成适合山西太原独特气候特点的结构关键技术,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山西省省级工法5项、国家级QC成果4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8篇。
2017年11月,山西四建集团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2017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这是目前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企业,充分彰显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和在施工技术领域的领先水平。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多年来注重科技研发及专利申报,目前拥有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94项,仅2017年就取得了40项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6项,发明专利4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西四建以省级技术中心为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成果推广平台,建立了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优秀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并与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
科技创新的那些人
4月15日,庄利军从集团公司董事长杜锐手中接过了集团首席钢结构专家证书。
从1996年大学毕业进入山西四建集团工作,20余年来,庄利军坚持在施工一线从事技术和施工管理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长为四建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的带头人,成为集团公司技术岗位的标杆,现任山西省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省级工法6项。
2016年,山西四建承揽了太原滨河东西路上的人行天桥工程。已经担任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的他对桥梁加工过程的每一细节都亲自把关,对复杂的双曲造型加工工艺反复研究。为了保证桥梁的精度,他率先把造船行业的精度控制系统——模拟预拱装技术引入钢结构施工中,成为我省钢结构领域唯一拥有该项技术的企业。该技术成为住建部2018年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之一。为减少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他与同事反复进行对比和论证,实现了12小时快速完成道路跨线施工。该项目总结的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性人才,在山西四建,有一批像庄利军一样潜心研发的技术人员,如集团内部BIM技术专家白雨竹、“第九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卫芷、优秀内部工程技术专家白恩泽、李海东、付建军、穆锦峰等。
“在山西四建,人才晋升通道是畅通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既可以选择管理通道,也可以选择技术通道。如果技术特点突出,可以在技术通道继续发展,一旦成为公司内部资深技术专家、首席工程技术专家,或者成为公司外部更高层次如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等高端技术人才,也同样可以享受相应的薪酬与职业地位,使潜心专研技术,有技术特长的员工通过自己努力顺利成长为某个专业或领域的专家,为员工的职业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使公司可以充分保留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集团总裁侯湘东说。
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文化
国家级科学技术奖9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连续九年荣膺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主编了1项国家标准、8项地方标准,参编国标、行标、地标15项;拥有国家级工法4项、省部级工法186项。
听着成果介绍,记者有个疑问:这里的创新氛围为何如此之浓?
该集团公司董事长杜锐说:“我们在不断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技术创新文化。”
众所周知,技术创新具有不可预见性,有时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更多的包容,需要宽容失败的环境支持。在四建的领导看来,如果只允许成功而不能容忍失败,就不能调动员工的技术创新工作积极性。因此,他们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在行动上给予合作支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他们鼓励员工敢想、敢说、敢为,增强创新意识,大胆作为。
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引导下,山西四建的技术创新成果不断,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质量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更直观的则是经济效益:近三年,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599万元。2018年他们申请立项2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企业自主立项77项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预计将产生经济效益1000万元。
科技创新就这样在山西四建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成为有力的支撑。
本报记者 王龙飞 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