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口红、整发型,跳舞唱歌、描眉化妆,在过去山里人只有羡慕的份。如今北午芹村的女人们,在爱美的追求上也在城市化、时尚化。 翟步庭摄
时维四月,古耿大地,处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距离河津市区十几公里,偏居吕梁山脚下的北午芹村让人眼前一亮:道路两旁的槐树郁郁葱葱,广场公园有人锻炼,有人休闲;具有农村特点的超市前人们进进出出。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动人画卷,在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中缓缓舒展。这得益于村“两委”班子瞄准城市模样,发挥“三治”力量,一步一步来,一年一年干,一件一件办,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文化兴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留得学校在农村有生气
北午芹村有所初中,然而几年前这所学校险些被“合村并校”,最后在村干部的极力争取下才得以保留,这在全省农村也是少有的。如今漫步村中,不时能听到从校园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幼、小、初的无缝衔接,村民的孩子足不出村就能入学,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村民减少开支数十万元,这也让方圆百里的其它村子羡慕不已。
“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成为村民讨论的话题。各家都有相互‘攀比’重视孩子教育的习惯。”80岁的老党员房小狗对这届村“两委”班子很满意,他虽然不识字,但对于学校这些年的变化,他如数家珍,“村‘两委’班子舍得在教育上投资,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
北午芹中学位于村口,是村中最为显眼的地标性建筑,就读的主要是北午芹村和周边厂矿务工人员子女。近几年,村委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村委会在校安工程的基础上增建了一栋新教学楼,之后又收购了两栋住宅楼和一个餐厅,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现在,学校有401名学生在校寄宿。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村委会的积极努力下,北午芹中学被忻州师院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实践基地”,北午芹村民、村委会对教育的支持,让老师们有了压力,更增添了动力,5年间,村里共有220多名学子考上心仪的大学,共奖励达二本线以上大学生8万余元。
学校教育为村庄发展注入活力,从这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照亮了村子的未来。
“里子”有内涵“面子”更好看
每天早晚,随着运城蒲剧旋律的由远及近,北午芹村民们都会把家里的垃圾归置好,等垃圾回收车的到来。环卫队负责开车的师傅尹高管今年58岁,每天早上6时他都会准时发动车,一天两趟,风雨无阻。
“垃圾围村”一直是新农村建设中难啃的“硬骨头”,北午芹村搭建了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体系,投资31万元购买垃圾清运车辆,对村头地角、村道两旁、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清理,实行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北午芹村垃圾回收车已经运行了整整3年,打掉了新农村建设中这只“拦路虎”。
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是村“两委”班子共同的奋斗目标。北午芹村连续3年分别对村里4条下水道进行改造,长度近3公里,仅此一项花费200多万元。“自从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下水道改造后,老百姓对村‘两委’班子的这些工作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环保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说起这些变化,74岁的老党员武在娃脸上挂满了笑容。
乡愁之中更应有文化繁盛、心灵润泽。村里投资130余万元,新建集廉政、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广场、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体室、图书室。这下,村民的精气神也不一样了。元宵节晚上,河津电视台《戏曲天地》栏目组走进北午芹,以“北午芹文化中心”为背景进行戏剧节目录制,为该村的戏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该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桃李不言语小路会说话
今年64岁的武东海是村里“明志堂”的“大总管”,他管理的是村里投资120万元为村民办红白喜事建设的礼堂大院,面积1500平方米。推开古色古香的大门,水泥地上一尘不染,餐厅里窗明几净。村里像这样的场所还有3个,分别叫“致远堂”“公益堂”“广益堂”,都处于村里的“黄金地段”。
50岁的武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去年腊月初八给老二娶媳妇,食材自备,每桌成本不到200元。“过去村民们提起过红白事,搭帐篷、拉桌子、找地方,车拉人扛能累个半死。”对村委会办的好事,武廷是打心眼里高兴,“光这一项就能节省3000多元,还干净整洁。”
北午芹村位于吕梁山南麓,全村4000多口人,是河津市为数不多的人口基数较大的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从未发生一起村民上访事件。自2005年房喜仓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就没有停下为民“谋利”的脚步。2006年,北午芹村被确定为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房喜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先后投资1300余万元,使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坐在3室1厅的单元楼中,有着40年党龄的退伍军人陈三相欣喜地表示。他们所居住的这两栋住宅楼,是村委会为解决人地矛盾兴建的;植树造林1100亩由专业队管护;投资200余万元连接新老稷西路工业通道方便了过往车辆,双向两车道环村路是村民眼中的“长安街”;集灌溉、饮水、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神峪泉水库,成了大家伙心中的“迎泽公园”,这个项目投资380万元,库容5.2万立方米,不仅保护了水源,保障了农田灌溉,而且还为周边村提供了人畜用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3年来,房喜仓为了乡亲的福祉倾注了全部心血,这位上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凭优秀成绩从北午芹走出去吃“皇粮”,如今有着自己事业的中年人,因受村民待见、组织信任返回村子后,“百姓是否把你记在心里”成了他心里沉甸甸的责任和浓浓的乡情。
本报记者 李为民王珏
采访手记
北午芹村的“面子”是美丽的,“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动人画卷”;北午芹村的“里子”是厚重的,“瞄准城市模样,一步一步来,一年一年干,一件一件办,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文化兴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在北午芹村采访,给我们的第一个震撼是,这是个典型的偏僻山村:远离市区十几公里,村子背后紧靠吕梁山南侧。虽然人口比我们印象中的山村要多很多,但从区域位置上看,依然摆脱不了大自然赋予这里的“山”的形态。北午芹村人在大山面前,既没有像神话里的愚公那样移山,也没有像今天那样移民——他们就地走向城市化,只留下“山”的不屈和“山”的倔强,生出了强大的新农村成长力。
首先,北午芹村的干部是透明的。从修通村路的选线、住宅楼选址,拆除违章建筑、议定承包款额、低保评审及惠农资金救灾粮款的发放,都始终做到公开、民主,大小事一律放到老百姓眼皮子底下来做。
其次,干部作风引领了村风民风。设立9人评议监督小组,给其以参与、决策、监督的权力,将群众的质疑看成是主人翁意识的觉醒,自然形成了村风正民风实的良好文化氛围。
第三,准确理解村民自治的精神,发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个体单元的自我治理能量。2007年到2016年,该村在僧楼镇24个村考核中连续10年排名第一,每个单元的贡献功不可没。
愿北午芹村发扬“山”的精神,在新的时代奔向更高规格的“城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