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长子县绿生源示范园的双孢菇大棚内,菇香沁人,生机盎然。菇农王四凤说,刨去成本,去年收入6万元。目前,该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298亩,产值6093万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王维宁摄
阅读提示
近年来,全省各地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以食用菌产业为例,产业的异军突起,出现了规模不断扩大、栽培种类逐渐增多、优势区域逐步形成、群众增收明显的可喜局面。产量从2010年的14.9万吨,发展到2017年的25万吨,增长67.8%,年均增长13.6%,生产总规模达2.3亿棒,生产规模在4000平方米以上的企业、合作社发展到400多个,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在我省已经基本形成。昔日漫山遍野的小蘑菇,如今成为群众增收脱贫的大产业。
杏鲍菇: 循环生产 绿色高效
【记者连线】在万荣县临河村南沟有一家科技型循环农业企业,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它名字叫山西新尔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黑牛、黑山羊良种繁育,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有机土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绿色、高效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企业。
走进新尔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杏鲍菇大棚,只见一层层菌棒摆放整齐,一个个健硕的杏鲍菇生长旺盛。“我是裴庄乡的村民,在这里干活两年了,我把玉米秸秆卖给公司赚了一份钱,在这里打工还有一份收入,日子虽然比不上城里人,但也过得舒适自在。”
从农作物秸秆到食用菌杏鲍菇生产,从杏鲍菇废菌包,再到有机肥料农作物种植。这就是新尔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的绿色循环生产链条。公司优先安排贫困户在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就业,包括贫困户在内的1000多名农民实现了就业。据了解,公司现在每年生产有机土肥5000吨,利用各种秸秆年生产5000吨杏鲍菇,使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
【专家点评】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许晶
杏鲍菇因为具有杏仁的香味、鲍鱼的口感而得名,其实体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以其极佳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我国杏鲍菇主要用作鲜食,也有部分加工成即食食品和罐头食品,但这些产品附加值不高,销量不大。应该挖掘杏鲍菇自身特性,延伸产业链条。其一,杏鲍菇富含一种独特的新型外源蛋白,具有广阔的医药和保健开发潜力;其二,杏鲍菇是一种潜在的富硒食品,栽培基质添加适当浓度的硒盐可提高其含硒量;其三,杏鲍菇是一种药源真菌,其提取物有最强的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具有开发减肥产品的潜力。开发这些附加值高的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推动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羊肚菌:土地流转农户增收
【记者连线】山西丰禾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基地位于隰县黄土镇大坪村,公司主要种植羊肚菌、牛肝菌、鸡枞菌等菌类。目前羊肚菌长势喜人,每亩产量达150公斤以上,每亩收益可达万余元。
大坪村有60户村民,300多口人,其中贫困户32户。村里贫困户的50亩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丰禾田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依山就势建设了40栋羊肚菌生产大棚,贫困户除了挣土地租金,每天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薪金。
走进大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大棚,据公司负责人赵小辉介绍,企业富了,农户也没落下,羊肚菌种植、采收不影响种地,村民在羊肚菌基地里干活,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专家点评】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张红刚
羊肚菌是一种名贵食用菌,素有“菌中皇后”的美称,与松茸、灵芝、冬虫夏草一起被成为“四大菌王”,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18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众多食用菌品种中其功能齐全,营养相当丰富,是难得的山珍贡品。
现阶段羊肚菌产业已经从大面积规模化发展向追求稳产、高产和高品质方向转变,若要促进我省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推广羊肚菌栽培新技术和新模式,采取“龙头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联结机制,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做到示范户每家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和一张集成技术应用“明白纸”。
双孢菇:企业转型 群众就业
【记者连线】在美丽的桑干河河畔,山阴县半道地现代农牧园区内,绿意盎然,员工们在田野上劳作,货车在园区内往来穿梭,一派繁忙的景象。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就位于园区内,公司专业化经营蘑菇,是一家集种植栽培、深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用菌企业。
在采菇车间,工人们正忙碌着采摘成熟的双孢菇,车间主任王建国说:“我们的双孢菇全部采用恒温生产,种植周期短,每年可以种植5次,员工虽然采摘繁忙,但每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使他们干劲儿十足。”
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由一家煤炭企业转型而来。2014年1月,公司董事长吴凤鸣去荷兰考察双孢菇种植企业,看到了国内食用菌产业与世界的差距。于是,他把自己的全部财力投向了蘑菇种植。按照“产业融合、吃干榨尽”的循环理念,结合山阴当地8.5万头奶牛养殖和50万亩玉米种植优势,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作为原料,经过科学化发酵和工厂化生产,实现了双孢菇的高质量、高产出,一年365天连续不断产出的美味鲜菇,源源不断供应国内以及欧美市场。
小小的双孢菇,闯出了大世界。它不仅仅受到了各地商家的喜爱,还给周边村庄的村民们带来了实惠。目前,公司吸纳当地500多人就业,曾经在家务农的妇女,现在个个都是挣着3000多元月薪的工人。
【专家点评】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品种选育与工厂化栽培研究室主任 南晓洁
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长期以来被公认为“绿色保健食品”。其营养价值丰富,具有多种保健与医疗作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我国双孢菇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欧美国家双孢菇产业在各个栽培环节工厂化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深加工产业发达。要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双孢菇产业参与者在栽培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向高度专业化发展,鼓励工厂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拓多元消费市场,以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香菇:选好产业 精准脱贫
【记者连线】永和县阁底乡阁底村地处吕梁山脉南端,空气清新,早晚温差大,菌类栽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2017年上半年,在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支持下,阁底村将食用菌产业确定为扶贫产业,建成高标准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一个,年生产菌棒10万棒,发展20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逐步带动周边村发展食用菌产业,最终实现整村和区域脱贫。
“省农科院的技术人员有耐心,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菌棒,认真辅导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技术。”在大棚内劳作的村民刘晓瑞对记者说。在专家指导下,阁底村村民亲手制作的香菇菌棒已全部入棚,菌棒平均成棒率超过9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据了解,阁底村采用“科研单位+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村集体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为农户统一建菇棚,统一提供菌种菌包,科研人员统一提供出技术指导,合作社统一回收产品,包装后统一品牌销售,这种模式大大调动了种菇农户的积极性,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农户每年可以挣到3万元至4万元。“种植香菇是个技术活,菌棒进棚后,大家管理也很上心,男人家中有事,女人便顶上,时时关注大棚里菌棒的动静,现在村民们种菇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争着报名要种植。”村民药银孩如是说。
【专家点评】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技术推广研究室主任 凌亮
这几年来,食用菌产业成了农村的热门扶贫项目,一时间天南海北都在发展。一个地方究竟是否适宜发展香菇,要从当地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劳动力资源、扶贫政策等方面综合考量。
我省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全年比较温和,四季分明,发展香菇产业气候适宜,尤其是反季节夏菇优势明显。发展香菇产业需要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而大多数贫困户都有这样的资源,香菇种植劳动强度不是特别大,但需要人工精心看护照料。
搞好香菇产业扶贫,就需要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唯一制约农户种植香菇的因素是技术的缺乏,为贫困村派遣技术指导员,在贫困村普及香菇栽种技术是当务之急。
蛹虫草:科技创新 身价倍增
【记者连线】初夏的早晨,方山县峪口镇安上村笼罩着薄薄的轻雾,太阳没有出来,微风带着丝丝凉意。山西泓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牛思远早早来到蛹虫草“生产车间”,脸上满是欢喜,因为去年他的蛹虫草丰收了,给企业带来不少收益。
泓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栽桑养蚕、虫草种植、蚕丝用品及食用菌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山西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从2012年开始探索蛹虫草的栽培技术,经过4年多的研发,2016年3月,公司培植的蛹虫草获得国家食品批文,领到QS证书,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一个活体蚕蛹,接种上虫草菌种后,在特定温湿度和光照的条件下,蛹虫草菌种10多天后就会长满蛹体,经过一个月的培育后,蛹虫草便可长成采收了。据检测,其主要营养成分均达到甚至超过天然冬虫夏草。曾经被蚕农熟视无睹的蚕蛹,在科技的“点化下”,身价倍增,成了人们抵御疾病的高档保健食品。
在泓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一盒盒鲜艳、金黄色的蛹虫草整齐地摆放排列着,与市面上的冬虫夏草并无太大区别。“蛹虫草一茬能收获55千克左右,每千克价格约1万元,而成本只占一半,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力量。”牛思远高兴地对记者说。
目前,有50名劳动力在泓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业,带动10户农民参与虫草培育,增加了安上村村民的收入。
【专家点评】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博士 徐莉娜
虫草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药用真菌,有400余种,研究较多的有冬虫夏草和蛹虫草。蛹虫草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腺苷等多种活性物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抗氧化、抗衰老、抑菌、抗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因此,通常把蛹虫草作为冬虫夏草的理想替代产品。
目前,以虫草为代表的整个真菌产业是生物经济时代最活跃的元素,我国的虫草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建立一个有序规范的交易市场,科研部门要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降低价格,让虫草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李全宏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