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珍和养父董虎则。
5月15日,壶关县桥上乡洪底村的董成珍天不亮就起床了,洗菜、做饭、照顾养父。多少年来,没有任何变化。
面对双目失明不能自理的养父,董成珍带着他去嫁人,30年如一日照顾他,演绎了人间真爱。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感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15日下午,记者来到董成珍家,在装修一新的3层小楼院中,一名戴着墨镜的老人悠闲地坐在阳台上听音乐。热情的董成珍迎上来介绍说,这是她的养父,快70岁了,除了眼睛看不到,身体挺健康。
自幼挑起家庭重担
董成珍今年38岁,不知何故出生第3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有幸的是,地处偏僻的洪底村村民董虎则捡回了她。当时,董虎则30岁,未成家,无儿无女。
董虎则老实淳朴、厚道正直,收养董成珍后他格外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并发誓将来要把女儿养育成有文化、有知识、懂事乖巧、有出息的人。
可天有不测风云,董成珍7岁时,董虎则突然得了眼病,后经医院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形,眼底坏死,无法医治,很快便永久性双目失明。
董虎则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经常发脾气。那时董成珍虽然年幼,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养父想不开。在亲戚朋友和女儿的鼓励下,董虎则慢慢摆脱了阴影,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父女二人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自董虎则双目失明后,董成珍便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那时我家有4亩地,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为了照顾养父,我不能像别的村民一样出去打工,只能在家里务农、务工,以微薄的收入艰难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在我成家之前的十年里,我整个人像上了发条一样,一刻也停不下来。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劈柴、洗衣、做饭,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养父手上,之后或上山砍柴,或去地里干活,夜里还要做家务,常常到深夜才入睡。地里活不多的时候,我就去村子附近做小工,挣点零钱。说实话,那些日子确实很苦很累,但为了这个家,为了养父,我总是有使不完的劲。”董成珍回忆说。
曾获“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董成珍说,18岁成家后,她便兑现承诺,一直将养父带在身边。养父有晚餐喝酒的习惯,董成珍就每晚给他备一杯酒;养父穿衣、吃饭等生活上的琐事,她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为了让养父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收音机,让父亲平时听听音乐、新闻,了解一下社会发展。有时还带他到村里溜达,与人聊天。30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无论多晚,董成珍都要赶回家,否则心里不踏实。左邻右舍都说,“没有董成珍,董虎则怕是撑不到今天。”
去年3月,养父得了湿疹,董成珍听到一个土处方,给养父炖了3个月汤,终于将病治好了。近年来,养父上了年纪,难免头昏脑涨,腰酸背痛,她就准备了一大包药以备急需。每年春冬两季,她都给养父进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养父虽已年近70,但精神矍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逢人便说:“我这辈子有幸遇上了这么一个好女儿,她太孝顺了,好人必有好报。”
近年来,一双儿女逐渐长大,董成珍和丈夫崔海江还借当地旅游优势,筹资在村里率先开办了农家乐,家境也宽裕了许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崔海江对记者说:“其实我就是看中我老婆孝顺。我当时跟她谈对象的时候,我就说,第一点就是要孝顺父母。养父住过来以后,我们吃住都在一起,从来没有因为养父的问题红过脸,也从来没有把养父视为拖累。老人家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我们家的福气。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们要把尊老孝亲的好传统传下去。”
“我的丈夫当过兵,诚恳勤劳、为人厚道、善解人意,是个难得的好丈夫,我很知足。”董成珍说。
让董成珍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她几乎没上过学,识字太少。她现在努力把自己的欠缺弥补在了儿女身上,教育儿女珍惜好日子,好好学习。
董成珍30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养父,感动了很多人。2016年10月,董成珍的家庭获得长治市慈善总会“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秦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