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叫响“天下大同”古都品牌 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崛起

时间:2017-05-28

  从左至右依次为: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员小中、博物馆馆长王利民、文物局局长刘建勇、文物监察大队队长高峰、城墙管理处警卫队杨丽强

  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院长向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等领导介绍云冈文物保护情况

  敦煌壁画保护中心与云冈彩塑壁画修复中心合作维修五华洞泥塑、壁画现场

文物修复

——2017大同市劳模大会表彰的市文物系统先进典型风采录阅读提示:5月3日,大同市隆重召开2017年全市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一年来基层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动员和号召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比奉献、争一流,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勇立新功。在这次大会上,大同市文物系统共有两家单位、三位个人受到表彰:大同市文物局,获“大同市模范单位”称号;大同市城墙管理处警卫队,获“大同市模范集体”称号;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员小中,获“大同市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大同市博物馆馆长王利民,获“大同市劳动模范”称号;大同市文物监察大队队长高峰,获“大同市劳动模范”称号。会后,本报记者采访整理了上述单位和个人的典型材料,本期一并刊发。目的就是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展示他们的风采,以期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学习他们的创新、敬业和奉献精神,在不同工作岗位为我省振兴崛起建功立业!

大同市文物局保护修复 古城再现“北魏帝都 明清重镇”雄姿

走进大同,古城墙巍峨壮美,护城河碧波荡漾。古城内,寺庙教堂、阁楼牌坊、四合院古韵悠长,交相辉映,再现了“北魏帝都、明清重镇”的雄姿。这一系列浩繁的工程,与大同市文物局所做的工作密不可分。近年来,大同市文物局全面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工程。在他们的努力下,华严寺、善化寺、关帝庙、府文庙、清真寺、帝君庙、纯阳宫和法华寺保护修复及环境整治工程,大同市博物馆御东新馆和云冈石窟五华洞窟檐保护工程相继顺利竣工并对外开放;钟楼、太平楼楼阁主体工程完工,明堂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华严寺、善化寺、大同城墙景区列入国家AAAA景区。为确保大同古城墙在2016年实现全面合龙,大同市文物局党组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倒排工期,多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施工人员实行三班倒制度,施工机械24小时不停,两个半月内就完成了联通大楼段85米墙体的施工,消除了影响城墙合龙的不利因素。当年11月18日,修复了7年半的大同古城墙实现了全面合龙。这一盛事,被国内100余家媒体广泛报道,大同古城墙名扬天下。实施古城保护修复工程,对打响“天下大同”古都品牌、促进大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统计数据就印证了这一观点:2016年,大同市内文物景点参观人数达39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8.2%;门票收入11762万余元,同比增长4.1%。城墙景区免费开放4个月,游客接待量达40.65万人次,与2015年全年接待量相比,增长了245%。链接:大同市文物局近年所获荣誉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荣记集体一等功;2014年,所办案件获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规范案卷;2016年,所办案件获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优秀案卷;2016年,获大同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先进单位;2017年,获“大同市模范单位”称号。

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员小中主持复原西立佛 研究云冈有新论

云冈石窟第20窟,是早期开凿的洞窟之一,由著名的露天大佛和东西两侧的立佛组成,称为“三世佛”。东立佛现今保存较好,而西立佛却因坍塌时间久远,且没有记载,具体佛像形态一直是个谜。但是,这个谜被员小中解开了!生于1968年的员小中,现任云冈石窟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是2017大同市特级劳动模范。要说清他破解西立佛之谜,还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说起。那时,云冈石窟前的地面要做硬化处理,所以,在1992-1993年间,先由文物人员对窟前地面进行考古发掘。在第20窟西侧阶地上的北魏文化层,发现了130多块佛像衣纹石块。经专家确定,这些佛像衣纹石块为西立佛坍塌物,并认为西立佛早在北魏时期就坍塌了。2014年初,云冈石窟研究院组织考古研究人员对1992年-1993年窟前出土文物进行整理。院长张焯决定,由员小中对出土的西立佛残石进行拼对复原。西立佛拼对并不是简单的石块对接,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国内外石窟均无可资借鉴的先例。立佛的130余块残石在两间库房里保存了20多年。因为古人切割的石块,有些在挖掘和搬运过程中烂成两半,首先要把这些烂开的石块找出来,粘合到北魏切割时的原状,然后才能拼像。石块多数都很大,难以挪动。有的一块佛手残石就100多公斤,三四个壮汉民工才能撼动。为了体现侧面,还原立佛身躯厚度,还要用沙袋往起垫那些石块。库房里人工操作的空间又很小,为使石块不再受损,还不能使用机械,拼对工作十分辛苦。员小中开始试用了几种拼对立佛形象的方法:先利用石块线描图拼对,然后再按图号对着石块拼,操作中发现线图是平面的,石头是立体的,转折的地方难以接上;之后对石块又做了拓片,虽然石块拓片是原大的,但四周有留白,不能反映石块边缘部分,拼接起来太费时;再运用高科技对石块进行了三维扫描,先进的三维技术能记录石块完整形象,但不能自动拼接成立佛形象,只能作为资料用。各种方法权衡之后,他决定用人工方法进行实物直接拼接。由于立佛石块硕大沉重、数量众多,且场地有限不便频繁搬动,先要进行模拟拼接。模拟拼接条件是先掌握衣纹走向规律。这种方法需要做足前期准备,看照片,对着电脑找原石,反复观察,寻找规律,根据衣纹的走向、深浅及岩石的颜色,确定石块原来的部位。员小中首先描绘了东立佛通肩衣纹线图,作为拼接西立佛的形象参考。然后将西立佛相似的衣纹石块照片通过电脑软件与衣纹线图叠加,进行比对。经过反复模拟拼接,西立佛左手印像浮出水面:左手扪胸,内握衣角,姿态类似于18窟主佛左手上举姿态,与东立佛的右手上举施无畏印截然不同。进入立佛全身实物拼对阶段时,他采用各个击破、化零为整的办法,拼对一组、摆放一组,先立拼、后放倒,从领口开始往下接。就这样,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西立佛零散石块拼对成形,连成一体。最终结果显示,西立佛身躯雕刻大部分尚存,并可相互连接,最下部分已然达到残存于壁面腿部的位置。只是立佛头部和右臂缺失,腹部两侧也有缺失。西立佛原形象为着通肩衣,左手上举握衣裾,右手下垂。这一发现,是西立佛自北魏就坍塌后其形态首次被世人所认识,对于研究西立佛和20窟洞窟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同时,从拼对好的立佛身躯看,现存的石块是北魏人对西立佛进行了三维纵横分割、剖切分离的产物。这证实了考古专家的判断: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西立佛就已经坍塌,北魏人对西立佛进行修复而未果的事实。员小中主持完成的西立佛出土石块拼对复原工程,厘清了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代就已经坍塌的第20窟西立佛原状,这一发现属云冈石窟重要考古发现,多次引起国内外媒体轰动和各界人士关注。大同日报、山西晚报、中国文物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英文版等数十家具有影响力的报纸进行了专题报道。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网、凤凰网、北京时间、搜狐、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山西新闻网等50余家国内外主流网站先后发布报道。对云冈西立佛的宣传报道,不仅扩大了云冈石窟的声誉,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古都大同的向往之情。除复原西立佛外,员小中还编著了《云冈石窟铭文楹联》一书,2014年6月由山西科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云冈所有文字资料,并作注解说明。此书增加了部分前人未收集的内容,部分考证纠正了史上认识及认知错误,对民族、对学术、对云冈大有裨益。他参与了《云冈石窟辞典》的部分词条编写,绘制部分线图。此书获2014年“大同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链接:云冈石窟研究院云冈石窟研究院自2015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以来,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工作,依据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长效机制。云冈旅游区去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全国佛教文化与石窟艺术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冈旅游区管委会被国家人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该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官方微信、微博,在2016年人民网发布的全国AAAAA景区双微影响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9,位列山西省第一。同时,该院在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开拓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同市博物馆馆长王利民打造精品文物展 文物修复亮点闪

王利民同志2004年担任大同市博物馆馆长以来,团结领导班子,带领全馆工作人员,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破茧重生,博物馆工作连年迈上新台阶。正因为如此,在2017大同市劳模表彰大会上,他荣获“大同市劳动模范”称号。加强博物馆的社会宣传服务功能,以精品展览带动博物馆的发展,例如2005年,以下华严寺改造为契机,推出了“辽金元艺术展”;2006-2008年,在市展览馆西厅举办了“民和·大同”陈列展览,为广大市民奉上精美的文化大餐。在大同市委、市政府和我省及大同市两级文物局支持下,王利民同志发动全馆力量,从2009年起,历时5年,倾全力完成了大同市博物馆御东新馆的建设。2015年元旦,该馆正式对外开放。御东新馆展览以基本陈列《天下大同——大同古代文物展》为主,以“两汉要塞、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的历史脉络贯穿始终,同时突出北魏平城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优势,开辟“代地沧桑”“北魏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四个历史陈列,“大同恐龙”“瓷路撷珍”“妙笔丹青”“梵语清音”四个专题展览。其中,基本陈列《天下大同——大同古代文物展》不但赢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赞誉,更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社会反响大、民众关注度高,成为大众认可的大同名片。截至2016年底,共接待观众179万人次,各类新闻媒体报道300余次。王利民重视博物馆之间的业务交流。先后与内蒙古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台湾高雄科工馆等合作,引进各类临时展览13个;推出“西京印迹”巡展,在北京、镇江、南通、乌鲁木齐等地展出;与首都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合作,分别推出“大元三都”“山西北朝文物展”“金龙的故国”“鲜卑之路”等展览。在大量观众走进博物馆的同时,王利民带领宣教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走出去”活动,累计在学校、社区进行宣讲400余场次,受众达到40000余人次,博物馆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惠及百姓。在王利民的领导下,大同市博物馆的科技保护工作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发生了质的飞跃。2013年,该博物馆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二级资质,具备修复14类文物资格;购买各类设备,建成检测分析实验室。2009-2014年,天镇恐龙的发掘、研究、修复、装架工作有序开展,19只装架完整度70%以上的恐龙化古,填补了大同古生物考古的一大空白。大同市博物馆原为正科级单位,随着御东新馆的建成,原有人员与职级不能适应博物馆发展。在王利民同志的努力下,2012年,该馆升级为副县级单位。王利民十分重视人才建设,大力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2008-2016年,共招聘研究生26人、本科生35人。目前,本科以上学历者78人,占全馆总人数的85%,人力资源配置领先于全国地市级博物馆。

大同市文物监察大队队长高峰文物安全放首位 案件查处执法严

在2017年大同市劳模表彰大会上,大同市文物监察大队队长高峰,获“大同市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这一荣誉,是对他多年工作成绩的肯定。2013年,高峰开始主持大同市文物监察大队工作。他带领全队职工完成每年两次的长城执法巡查、两次国保、省保单位巡查和市县文保抽查;配合大同市文物局完成直属单位不间断巡查,针对文物本体的消防、技防、人防展开全面督查,为全市文物本体安全、景区安全提供前期预防,将安全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文物安全零事故。为搞好行政执法工作,高峰带领全队职工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采取以帮带练的实际操作方式,提高队员行政执法的工作能力。组织执法人员“走出去”,与邻省及省内其他兄弟单位开展多次文物行政执法学术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建立了完备的长城资源数据库、影像库,为国保、省保、市县保单位建立完整文本档案,为执法巡查提供充实依据。在文物执法中,他严格按法律规定,对破坏文物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比如,对御昌佳园等建筑工地破坏古墓葬的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对破坏长城的广灵、浑源风电项目责任人进行了最高行政处罚。在配合公安系统打击盗窃古墓葬犯罪活动中,完成案件两起、行政处罚案件十余起。

大同市城墙管理处警卫队守护城墙尽职责 微笑迎接八方客

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班、巡逻从未间断;平均每人每天要对大同古城墙保护区域进行8次巡查,平均每人每天要走近20公里!这,就是大同市城墙管理处警卫队每位队员的工作。大同城墙管理处警卫队主要肩负着主城、南小城、北小城共计30万平方米保护范围内的文物本体安全的重要职责。针对大同古城墙的保护范围大、路线长的工作特点,警卫队制定了《警卫队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了日常工作协调一致,办事高效快捷。大同古城墙景区,是大同市举办大型活动的一处重要场所,每年在城墙上举办中国大同古都灯会等大型活动数十场。警卫队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制定不同的安保方案,加大巡逻力度,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警卫队在每天要对大同古城墙保护区域进行巡查的同时,还要为游客提供帮助,解决困难。2016年10月,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十一”假日“红黑榜”中,警卫队职工师哲被评委山西省唯一一名优秀旅游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展现了城墙警卫的职业素质,为单位职工树立了榜样。在2017大同市劳模表彰大会上,警卫队荣获“大同市模范集体”称号!

代卫强 王莉莉

  • 上一篇:【环保督察 边督边改】吕梁:240件群众反映问题全部办结
  • 下一篇:青年志愿者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