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山西波澜壮阔改革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作为根本遵循,坚定方向、把握大局,统一认识、开拓前行,努力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新局面。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长年坚守社会生产生活一线,目睹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见证了我省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看到了我省民主法治、党的建设、民生改善的喜人成就。我们由衷喜悦,发自内心赞叹,情不自禁想用手中笔和镜头记录这一进程。今天也是政法周刊本年度最后一期,我们利用这一珍贵版面,通过回忆采访民主法治、党的建设中的见闻和感受,讲述我省民主法治前进中的动人故事,展示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变化,以此纪念伟大的改革开放。
担当作为成了干部新常态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不仅让人回顾昨天,更让人立足今天、展望明天。
为激励干部积极作为、奋发进取,我省出台一系列制度政策——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实施意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两个办法,明确要求干部队伍做到“五个倡导、五个反对”。一系列政策措施,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营造了良好干事环境。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今年以来,在脱贫攻坚、深化改革、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转型项目建设年”、扫黑除恶等重大工作中,我省涌现出了一批闯在前、干在先,敢于动真碰硬、锐意改革进取、工作成效明显的优秀干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张金旺,敢闯敢试,整合8个园区建立高效运行体制机制,完成“扁平化”机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阳高县委书记冯晓雷敢当包公能拉黑脸,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妥善化解存量巨大的涉军、下岗职工等问题;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党委书记郝云,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妥善处理10多起群体上访事件……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以崭新姿态干事创业、狠抓落实,确保山西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步。
省委大胆使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改革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为在“三大攻坚战”和转型综改第一线豁得出、冲得上、拿得下的干部,以及在各项工作中求真务实、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风清气正的用人生态,让一批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迎来了事业进步、建功立业的春天。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省党员干部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的广阔舞台上,将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陈俊琦
乱飞的“苍蝇”少了
日前,在晋北下乡采访,说起乡村干部作风,乡亲们纷纷点赞,“我们身边‘苍蝇’越来越少了”“补助给钱给物时,不敢厚待家人朋友、欺侮老实人了”……从乡亲们肯定话里,不难看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大快人心、深得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省委着力解决“微腐败”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但是,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仍客观存在,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蝇贪”成群,其害无穷。省委和省纪委三次全会部署今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时,把“着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作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乱飞“苍蝇”,重拍狠打。省委主要领导调研寻求治本之策,并层层传导压力;召开全省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推进会、召开省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领导小组会议等,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切实把压力传导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把责任压到每一个党支部书记身上。省委强力推进下,整治工作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推动有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当然,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并非全部消失了,从省市纪委监委近期通报来看,在民生领域、扶贫领域仍有一些“苍蝇”乱飞,“微腐败”不正之风时有露头,一些人还是不收手不收敛等。“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一份清醒冷静,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将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春风化雨、滋润民生。
赵向南
公益诉讼为了大家利益
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2018年,我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果断出击,主动作为,用监督之手守护民生,为公共利益撑起了“保护伞”。
阳曲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某销售企业骗取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资金公益诉讼案;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某企业违法使用、改造古建筑文物公益诉讼案……一年来,我省检察机关办理了一批有影响、高质量的公益诉讼案件,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今年3月份,省检察院部署开展了“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国有文物保护”三个公益诉讼专项活动。4月底,全省检察机关启动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旨在为建设美丽山西,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6月份,我省检察机关公布行政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公益诉讼工作扎实稳妥有序推进。12月13日,省检察院召开民事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案件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成立专家委员会,是新时代推进我省民事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工作大发展大提升的具体行动,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在采访中,阳曲县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监察部部长张玉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玉仙所在的阳曲县人民检察院为国家挽回了292万元的损失,这是我省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她告诉记者,通过办案,震慑了骗取国家补贴的违法犯罪人员,为国家挽回了损失,建立了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力度,确保对重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网上动态监督。
邓伟强
立法更科学更民主
2018年,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在围绕中心中作为,在服务大局中担当,大力度、快节奏,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作为对口联系省人大常委会的记者,我感受最深的是,人大立法更科学、更民主,监督工作更加有力。
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探索实行“三审制”……省人大常委会将这些“大”举措,落实到每一部具体法规的制定、调研、论证之中。
今年修订《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时,省人大常委会组织8个调研小组分别对草案进行独立调研、修改,之后汇总成一份标注8种颜色的草案修改稿。红色代表民政厅修改组意见、紫色代表晋源区修改组意见……8种不同颜色的内容逐条对照、对比鲜明。这份厚厚的草案法规,记录了立法相关部门的辛苦付出,也彰显了人大立法过程中的拳拳民意。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将省委高度重视、政府着力推进、人民群众关切的事项作为监督重点,多措并举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规划指导作用发挥不够”“资金短缺难题亟待破解”……5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关于检查《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这次执法检查中的“较劲”“碰硬”,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为了加强监督实效,省人大常委会还决定将连续三年开展《条例》执法检查,把上年发现的问题作为下年检查的重点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一年来,类似这样的事例和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既是省人大常委会不忘初心、依法履职的清晰轨迹,更是省人大常委会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奋进足音。
杨文
社保托底让日子踏实了
2007年前后,左权籍一农民工从太原河西某建筑工地龙门架上摔下骨折,在医院,没有家属,工头失踪,主家不管,欠下费用,连饭钱都没了。接到热线电话,赶到医院,经协调,医院、慈善机构等出手相援,助其渡过难关。但那蜷缩病床无助的身形至今难以忘怀。
2018年,我省工伤保险扩面,在建筑业基础上,截至9月底,铁路、公路、水运、水利、能源、机场等1596个在建工程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参保率96.9%。
采访到这些新变化,于我,仿佛看到有无数安全网、安全绳,大网张开、绳绳相扣,守护保障着正在高处作业的工人。
当年,目睹花季大学生患尿毒症无钱治疗撒手人寰,如今,尿毒症透析纳入医保门诊大病用药,当次费用大部分可报销;当年,年关媒体接热线为农民工讨薪是常态,如今,我省出台“三个清零”长效机制,专项检查是常态;当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扰脱贫攻坚,如今,“三保险、三救助”帮扶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不用垫付;当年,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如同海边捡拾搁浅沙滩的鱼,默念“这条需要,这条需要”一条一条扔回大海,如今体会,只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力,才是大海之力,能让鱼儿们随潮归海。
2018年,我省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门诊大病用药,2019年,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将纳入医保。2018年,社会保险费征管启动改革,由人社部门移交税务部门,2019年,以社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覆盖面更大,保障将更为有力。作为社会保障改革进程的见证者,为好政策鼓与呼的同时,提醒一句——切记参保勿脱保,让国家日新月异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安全大网稳稳托底你的幸福。
高建华
执行难在“难”中前行
11月中旬,记者受邀参与了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场大型强制执行活动,近距离感受了人民法院践行司法公正的力度。执行现场被强制执行涉及房产59套,车位102个,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被执行人抗拒执行,也有因特殊情况而无法执行的。
自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以来,群众对“执行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执行工作有了更深切的期盼。但与此同时,由于群众对“执行难”与“执行不能”的认识不够,很多人都落入“执行万能”的误区,以致部分群众质疑司法权威,导致司法公信力受损。
执行难是一些被执行人故意转移、隐匿财产,导致法院查控困难;或者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难以找到;又或者有关部门不配合,导致执行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等等。而一些债台高筑、濒临破产的“僵尸”企业;还有一些涉及交通事故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被执行人本来就财力有限,甚至“家徒四壁”,无清偿能力,这是执行不能。
所以,要正确区分“执行不能”和“执行难”,不要一味地将执行不到财产归责于法院工作不力。同时,人民法院执行办案过程中,也要区分“执行难”和“执行不能”案件,将“执行不能”案件从解决执行难工作中分离出去,对于有财产的执行案件,要下大力气坚决执行到位,对执行不能的执行案件,要依法依程序实行案件退出机制。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山西执行工作进展如何?“执行难”问题解决了没有?记者获悉,近三年,全省法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4.18%,终本案件合格率91.3%,信访案件办结率84.8%,执行案件结案率91.74%,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执行工作整体质效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闫书敏
扫黑除恶社会稳民心安
社会稳定和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有效的社会治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黑恶不扫,社会难稳;黑恶不除,民心难安。
摆在面前的形势严峻:“行霸”强揽工程、垄断经营、霸占资源、暴敛钱财;“村霸”操纵破坏换届选举、把持基层政权、垄断农村资源;“市霸”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保护伞”与黑恶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省公安机关按照省委“十个不断强化”工作部署,逐条对照中央督导组提出的问题清单和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涉黑案件办理机制,保持斗争定力、强度和力度,一场扫黑除恶的攻坚战,在三晋大地轰轰烈烈展开。
为让靶心瞄得准,公安机关始终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哪里社会矛盾突出,哪里就是扫黑除恶的重点目标。为让拳头打得狠,公安机关综合采取了挂牌督办、提级管辖、异地用警、异地羁押等措施,排除一切干扰。坚持打早打小,把矛头对准与黑恶犯罪紧密关联的犯罪活动,努力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猛烈攻势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共打掉黑恶势力团伙954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937起,抓获团伙成员7930人,查获涉案资产116.47亿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和能力,更增强了人民群众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斩草除根,除恶务尽,战斗尚在继续,人们充满期待。
李炼
策划:姚晋平 赵向南 尚慧辉 制图:薛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