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正在实施的“1331工程”和“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任务和目标,契合山西转型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有利于提高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推动高校成为催化产业转型发展、加速创新驱动和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其内容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三大平台的建设,实现高校综合实力、办学活力、服务能力、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产出一批对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标志性成果。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委员姚晓红来自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建议大力培植我省高水平实验室助力转型发展。
姚晓红委员说,三大平台建设中,重点实验室是基础研究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及人才、资源特点和优势,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为解决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科学支撑,提高地方基础研究水平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我省高校现有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基本涵盖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总体来讲,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档次较低,在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与兄弟省份同类院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我省经济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径,难以满足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战略需要。针对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姚晓红委员提出三方面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与山西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能源革命排头兵密切结合的现有省部共建实验室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以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等3所高校(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升级建设,将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实施的“1331工程”建设和“山西省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的重要建设内容和标志性成果,提升我省高水平研究平台的档次,充分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资源集成,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使高水平实验室成为我省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服务地方行业经济的重要科研基地。
其次,择优发展一批特色鲜明、行业引领、国内一流的省级高水平重点实验室。整合资源要素,重点支持和发展与我省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相契合,服务新兴产业的重点实验室。构建以创新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汇聚优秀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突破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促进区域和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我省目前高校重点实验室以高校自主建设自运行模式为主,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吻合度不够,改革目前重点试验室的管理模式,将产学研合作融入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之中,采取建立以企业需求为主导,逐步形成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共享人才、资金、平台等资源,改革人才评价和考核办法,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扩大实验室相对独立自主权,试点高校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二级法人单位等措施,有效解决高校基础研发与市场脱节的矛盾。
本报记者邓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