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冬天离开,留下春的色彩。12月16日19时29分,“当代愚公”李双良同志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96岁。劳模远去,身后留下一连串的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环境及改善环境卓越成果全球500佳金质奖章”获得者……
所有的荣誉,来自35年前的壮举。1983年,年届花甲的李双良带领工人治渣,不但搬走了沉睡半个世纪的渣山,“变”出了一座风景宜人的公园,而且创造了3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为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当代愚公”辞世,他所拼尽一生散发的“双良精神”已经成为激励太钢人艰苦奋斗的动力。
▲太钢渣山公园
当代愚公,10年治渣路
12月的太原,已经进入隆冬季节,太钢的渣山公园里,4350立方米的高炉平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心、2250毫米热轧生产线等景观,有条不紊,静默无言。这里,是“双良精神”的凝结,也是太钢人的心灵休憩之所,更是山西人的骄傲。
▲治理渣山加油干
这里曾是太钢堆砌工业废渣的场地。从1974年建厂开始,太钢渣场逐渐形成一座体积达1000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渣山不仅影响太钢的生产和周围老白姓的正常生活,也对太原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时间和资金的两大瓶颈,令多少专家学者头疼不已。
1983年,李双良退休后主动请缨,不要国家一分钱带领渣场职工治理渣山。他向太钢集团递交了《关于承包开发治理南门渣场的报告》。这份雪中送炭的方案,让厂领导拍案叫绝。同年3月,李双良被确定为治理渣山的负责人。从此,一段历时10年、艰苦卓绝的治渣路开始了。
10年间,李双良与渣场职工共清运废渣1949万吨,其中除了549万吨填沟造地外,其余都作为路基、房地、建材等材料进行了利用。治理渣山以来,累计回收废钢铁1309万吨;还自制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创造经济价值3.3亿元。同时,又在渣山四周建起了长2500米,底宽20米高13米的防尘护坡墙。防护墙内建起了花坛、假山、鱼池、亭榭、走廊并种植花、树7万多株。起风扬沙20里的渣山,成为一道花园城堡式的景观。
▲抹不去的记忆
“治理渣山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的倒渣难题,在治理污染、综合利用方面,为全国冶金企业走出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子。”李双良的孙子、太钢职工李建国回忆爷爷的过往,引用了当时太钢相关负责人对李双良的评价。因此,李双良被誉为“当代愚公”。
绿色发展,钢渣变水泥
1993年至2003年,李双良当选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李双良在北京出差时,了解到中国京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刚刚研发出的“用钢铁废渣代替原生资源”的全新技术后,想到太钢东山矿有个年产1万吨的水泥车间,由于连续亏损十几年,面临被关闭的境地。他毫不犹豫就将此项技术买回來,向太钢领导建议,不要国家投资一分钱,把东山水泥车间改造和扩建成专吃转炉钢渣,年生产30万吨高质量的钢渣水泥厂。
▲现场发言
该项技术引进后,当年就止亏,第二年盈利,第三年产钢渣水泥30万吨。如今,这个水泥厂已发展成年生产规模达到200万吨的大型水泥生产企业,水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90%来源于太钢的固体废渣。
一项技术加上一个创新,既救活了一个举步维艰水泥厂,更重要的是把太钢的转炉废钢渣变废为宝。钢厂与城市和谐相处,这就是退休后的李双良,为太钢的生存和发展,探索出的绿色路径。
双良精神,后世永留存
如今的渣山公园,已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环境教育基地”。从1990年至今,累训接待国际、国内参观者80多万人,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
▲李双良和孩子们在一起
从1986年起,太钢把双良精神确立为企业精神,其核心是主人翁精神,实质是把太钢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主要体现为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李双良的二儿子李虎森说:“因为我们一家老小都在太钢,更愿意助力太钢,为太钢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不朽太钢,不朽双良,愿李老一路走好!”
“当年一进厂就学习双良精神,永不忘李老的事迹。”这是听闻李老逝世,太钢人在朋友圈写下的缅怀。
如今的太钢,双良门依然巍峨,双良路平坦干净,双良中学书声朗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对逝去老人最好的纪念。
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