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社会丨八旬老人执着15年写村史,捐赠太原市档案馆传后世

时间:2019-01-10

  岁末冬日,一位八旬老人走进太原市档案馆,随之而来的还有太原晋源区赤桥村的故事……

  这位老人叫郭华,是土生土长的赤桥人。他凭着一颗对家乡的赤诚之心,将自己参与编撰的有关太原晋源赤桥村的史话、传说、评书的《赤桥轶事》《古村赤桥——戏剧史话》《古村赤桥——兰若寺》等6种8册书籍捐赠给太原市档案馆。

  中国传统村落赤桥

  今年12月10日,住建部公示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入选名单,共有2646个村落入选,山西省有266个村落入选,晋源区晋祠镇赤桥村是太原市唯一入选的传统村落。

  赤桥村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源新城西南,南距晋祠风景区0.5公里。村西之山以形似卧虎而得名,海拔高度为1040米,是太原县八景之一“卧虎青岚”之所在。

  在赤桥村西北部,卧虎山下,横卧着一座修建一新的寺庙——兰若寺。兰若寺始建于北齐年间,与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等著名佛教遗留,同属于高家皇帝的崇佛礼佛之功业。

1

  ▲赤桥村古朴的房屋

  赤桥村是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民俗浓郁的文化古村,是古晋阳城2500多年的历史见证和载体。桐叶封弟、晋献嘉禾开启了太原盆地农耕文明的先河,成为了太原农耕文化的荣耀与品牌;豫让刺赵、舍生取义赋予了赤桥传奇的色彩,孕育了三家分晋的风云际会;“社树群”的发现成为了研究古代社会组织的活标本;刘大鹏日记《梦醒子》的出版成为了欧美学生研究中国近代微观史的教科书;源远流长的传统造纸、晋剧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更是在赤桥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如今,走进赤桥古村,不仅可以寻访千年古村文明遗迹,还可以体验北国江南农耕文化、祭祀等传统文化活动。

  多年痴心研究赤桥

  就是因为赤桥极具传奇色彩,郭华不忍让其历史故事散落民间。

  郭华于1939年生于赤桥村,1956年参加工作,1996年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赤桥古村的历史文化研究中。

  实际上,早从2004年,他就开始参与村史写作。15年来,他与志同道全的几位热爱村史文化的村民,共同致力于挖掘赤桥村历史文化内涵,编辑出版史料书籍。此外,他们还组建发展了“赤桥村开拓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会”,参与修复古迹兰若寺,“山西大学赤桥田野工作坊”等活动。

  至今,郭华还记得和几个老伙伴拆包《古村赤桥——戏剧史话》的那一幕。

  “我们编撰的《古村赤桥戏剧史话》印出来了。”郭老听闻忙迎了上去,解绳、开包,迫不及待地捧起自己心血结出的“硕果”。

  赤桥村的戏剧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秧歌班、社火班、票儿班、温纸剧团、文化室、晋剧艺校、晋剧演出团等历程,先后涌现出王银柱、郑忠贤、安冬梅、董彩琴等一批晋剧名家。兴盛时,全村近39家父子、子孙相继200人参与戏曲活动,可谓远近闻名、享誉一方。

  郭华作为土生土长的老票友,和几位老伙伴在2011年春节过后就开始走村访户。其间,连他和妻子生重病都没有停下来。经常挑灯编写,终于完成了我省首部村级戏剧史话的编撰工作。

  史料捐赠太原市档案馆

  郭华凭着一颗对家乡的赤诚之心,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伏案耕耘,沿续传承着赤桥村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老人介绍自己的初衷,“我把书捐赠给市档案馆,就是想要把赤桥村代代相传的历史故事、传统文化在档案馆里永久地留存下去。

3

  ▲郭华(左二)收获了一本红彤彤的收藏证书。

  太原市档案馆馆长宋建平为他颁发了收藏证书,并表示:“我们都应该像郭老一样,肩负起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以更加丰富的文化成果保护和延续历史文脉。”

  近年来,太原市档案馆特别重视名人档案、口述历史、民风民俗、民间文艺、村史村志等具有太原地方特色档案的征集。收集了包括《后北屯村志》、《西张村志》、吴家堡地契档案、太原历史老照片等反映乡村文化、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料5370余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提升了档案文化影响力,为守护、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档案力量。

  采写:韩雪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武雷涛

  • 上一篇:太铁枢纽西南环线盾构隧道顺利贯通
  • 下一篇:关注丨开发商与物业“踢皮球”?太原正式启动物业承接查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