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我国最大的无烟煤产地。如今,这座煤炭城市正在摆脱“一煤独大”,谋求新的发展路径。
煤炭产业向“高精尖”转变
煤层气除了能当燃料,通过催化裂解,还能生产出附加值更高的纳米洋葱碳。近日,记者来到阳泉一家本土企业——山西中兴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材料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王肖洋指着一瓶玻璃容器里的黑色粉末说,这就是纳米洋葱碳。
王肖洋说,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碳分子的横切面就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所以叫纳米洋葱碳。以纳米洋葱碳作为电极材料生产的电容器,比普通蓄电池具有更高功率和更长寿命。
该项目落地阳泉源于三年前当地组织的一场“高层次人才项目”推介会。当时,致力于纳米碳材料研究的张卫珂博士感动于阳泉的热情和执著,最终决定带领其研发团队在阳泉注册企业,加大对煤层气的清洁利用和纳米洋葱碳的研发及生产。经过两年多实验,纳米洋葱碳最终达到量产并走向市场。
阳煤集团平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是阳泉市最大的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项目之一。今年4月,该项目一期工程(20万吨)正式投产运行。公司宣传主管陶建秀说,“3.5吨煤市场价格不到2000元,但提炼出的1吨乙二醇,市场最高卖到六七千,煤炭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纳米洋葱碳、煤制乙二醇仅仅是一个缩影。“依靠煤,但不依赖煤。”阳泉领导干部对煤炭产业有了新的认识:传统产业必须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的“高精尖”路线。
“资源城市”向“创新之城”转型
位于阳泉平定县的山西天元集团“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园区,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一辆辆载满废旧电器的货车驶入。废旧家电也由此踏上一条无害化、重获新生之路:废旧家电的塑料外壳经过无害化处理变成了果皮箱、塑料椅,元器件经过拆解、破碎、分选等工序,成为洗衣机、电风扇的重要元器件。
园区副主任孙海英介绍说,园区有7条自动化生产线,一年可拆解约330万台废旧家电。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避免因处理不规范产生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
“煤堆上建起大数据中心”。阳泉市政协副主席、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杨全生说,阳泉与百度合作渐入佳境。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已安全运行两年,今年数据中心还将继续扩容。
2016年底,阳泉成为全国首批百度创新中心签约城市之一。今年4月份,正在筹备阶段的百度创新中心吸引了很多创业者前来咨询。据介绍,正式运营后,该中心每年将孵化不低于30个创新型项目,3年孵化不低于100个创新型项目,实现就业和创业不低于1000人,还将争取培育2-3家科创板、新三板上市企业。
创新已经成为“煤城”的标签和底色。目前,阳泉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发展到3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1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75家。阳泉高新技术创业园入孵企业多年始终保持在80多家,孵化项目涵盖了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机电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还先后培育数十个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试点企业和重点研发中心。
挖掘山水资源打造“旅游之都”
虽地处北方,却坐拥江南水韵,阳泉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盘活山水资源,壮大旅游产业已成为“煤城”发展的新路径。
“如果您以前来过娘子关,现在再来看看吧,你会发现有很大的变化。”阳泉平定县娘子关镇党委书记、娘子关旅游景区管委会主任朱继明说,景区有了玻璃吊桥、玻璃栈道、瀑布加宽到500米……娘子关正在打造北方水乡。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阳泉一些村庄正在摆脱“靠煤养家”。地处阳泉郊区的桃林沟,曾靠着发展煤炭产业发家致富,如今村庄没有躺在煤堆上数票子,而是搞起了乡村旅游,吸引来了各地的游客。阳泉市民告诉记者,如今,桃林沟又变美了环境也好了,成为人们休闲的后花园。
今年以来,阳泉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的步伐没有停止:
2月26日,山西省第一批以县域冠名的“盂县号”高铁列车首发;
3月8日,阳泉平定县开通红岩岭自然风景区(玉皇洞)旅游直通车;
4月28日,阳泉市加入“冀晋鲁”三省八市旅游惠民联盟;
5月6日,《人说山西好风光》第二季2017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评选活动在娘子关景区上演……
地处山西“东大门”的阳泉正脚踏实地打造“晋东旅游之都”。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阳泉市将继续保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按照旅游统计口径计算,阳泉市国内旅游接待将达到5424.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23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3万人。(完) 新华社记者 张羽、 魏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