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制提梁壶
大象,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是一种常见动物,也是我国的本土物种之一。
在我国古代,大象还较为常见,甚至连中原地区都有大象存活。古书记载,五帝之一的舜便曾驯服野象,而河南省的简称“豫”便为一人牵着象。《吕氏春秋》载文:“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记述了商人曾驱使大象打仗。儒家经典《孟子》中也有“驱虎、豺、犀、象而远之”的记载。而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也记录有“其来象三”“癸亥青象”,说明在商朝时期的中原地区,曾有野象生活,并被商人围猎。秦汉之后大象在我国已较为少见,但周边国家时常进贡大象,因此也能见到。《三国志》记载“曹冲称象”的故事,其象便是由地处我国东南地区的吴国送给曹操的。随着气候的变迁,大象渐渐在中原地区绝迹,象文化却得以传承。
大象,以体格强壮、性格平和受到国人的喜爱,加之象和“祥”“相”读音相谐,而成为安静祥和、出将入相的代名词。因此,我国民间通常使用大象和宝瓶搭配,寓意“太平有象”;以象和银戟搭配,寓意“吉祥”;以象和如意搭配,寓意“吉祥如意”。在佛教文化中,菩萨乘坐六牙白象降临世间,故有“白象转世”之说,普贤菩萨的坐骑便是白象。于是,象文化便成为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常见于日常所用器物之上。
笔者收藏有一只清代铜制提梁壶,壶身是大象造型,象鼻为壶嘴。象背上锻制了穿孔,有花瓣状提梁穿过。象背上安放的“宝瓶”,是铜壶的宝盖。大象半跪的基座即为铜壶的底部,四周刻有蝙蝠纹和祥云纹,另有蒲扇纹、葫芦纹、铁剑纹、阴阳板纹、花篮纹、笛子纹、荷花纹和浮尘纹等组成的“暗八仙纹”,它们是八仙所持修炼之物,为八仙文化的代表,因此称“暗八仙”。象鞍上面阴刻有仙人云海纹,左右两面各刻有4个漂浮在海面、天空的仙人,看似正在过海的八仙。
这只象形提梁铜壶,以壶身为象,以壶盖为瓶,大象驮瓶,寓意“太平有象”,是对天下太平的期盼。
谢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