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天寒地冻。
走进曲沃县南林交改良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整洁的大院,砖瓦楼房,冬日的寒冷盖不住屋内的暖意融融,五六个社员身着整齐的工服,正在忙碌。
“以前我们种地产量不高,价格也不好,现在通过县上政策扶持,老魏带着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不断推出新产品。像蒜和我正装的小米醋泡黑豆,价格非常好,供不应求。”眼前30多岁的周大姐是南林交改良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员,她口中的老魏叫魏明忠。
北董乡一直享有“大蒜之乡”的美誉,魏明忠于2007年带头成立了合作社。依靠着紫金山脚下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合作社搞起了大蒜种植,200多名社员,450亩的种植面积,带动了周边2000余户农民就业。
“今年的大蒜一下子就订了72辆半挂车,根本供不应求!”说起大蒜销路,魏明忠脸上堆满了笑意,“现在跟着县里的全域旅游大盘子走,合作社的产品就像插上了翅膀,合作社的黑蒜,更是全省独此一家,以前掂着大蒜找买主,如今外商找上门哩!合作社的农产品经过深加工,价格翻了3-10倍。”
据了解,2017年,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18037元,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4724元增加了3313元,增幅为22.5 %,给社员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谈及合作社的发展,魏明忠打开话匣子,以前小麦熟了种棒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现在转型种大蒜,土坯房扒了盖洋楼。全县产业都在转型,我们也不例外。为了确保蒜农利益,合作社动工实施总投资120.43万元的150亩大蒜基地及黑蒜加工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50户,户均实现产值1.2万元。
不仅如此,北董乡还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多旅融合”的转型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了农业和旅游两大优势产业,为北董乡闯出了品牌,打响了名气。离土不离乡、上楼不失地的新型城镇化,让当地群众充分享受到绿色发展红利,获得感不断增强。现在,北董乡拥有大蒜种植面积2万亩,分布在南林交、南下郇、景明等17个村,全乡年产大蒜3.5万吨,蒜薹1.6万吨,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的支柱产业,北董乡也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示范强镇”。
几十年前,曲沃县北董乡还是一片荒草甸。改革开放40年间,荒地上建起景区,放眼望去,一排排莲叶铺满池塘。如今,新城镇整洁、新农居亮堂、新农民富裕,这里既是曲沃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更是新时代曲沃乡村大发展的缩影,一个以旅带农、以农促旅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杜春春 本报通讯员 靳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