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干部清,知根知底群众明,菜地沟公示栏,现在播报2016年雨露计划教育扶贫明白卡……”,大喇叭传出的《菜地沟乡村之声》回绕在整个村里。三五个村民围坐在家门口,细细地听着,不时的还议论几句,“现在党的政策真好,咱们村里娃上学不发愁了”。
菜地沟村来了“宏主播”。
菜地沟村地处山西和顺县太行山中,2015年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主任科员李宏波被派驻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刚来到这里感觉信息不通畅,手机信号不稳,网络不通,连个固定电话也没有,我把这里叫作‘信息孤岛村’。”李宏波直言。
李宏波复员前在部队主要从事宣传工作,一向信息灵通的小李意识到,现在国家这么多惠农和扶贫的好政策,村民不了解,这肯定不行。于是他把目光盯在了村口的大喇叭上,“除了通知村民开会,这个喇叭基本不用。我就想能不能搞个广播站,把国家的好政策都灌输到村民的耳朵里。”李宏波笑着说。
李宏波与村民一同森林防火执勤
光说不练假把式,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李宏波用一万元改造了村广播站的录制播出设备,自己搜集信息,编写稿件,亲自担当主持人,2015年10月《菜地沟乡村之声》开播了。
广播站开播后,李宏波至少一周去一趟镇里,看简报、查文件,从网上下载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然后汇编到“菜地沟新闻”中,每周更新一期,在村里分早、中、晚各播一次。
大喇叭传出了新声音,菜地沟村的村民们也有了新鲜感。特别是李宏波做主持的声音大家都觉得亲切,后来村民也不叫他小李书记了,都叫他“宏主播”。
李宏波为村民讲解扶贫政策
定制内容,“乡村之声”要符合村民的口味。
广播越办越热闹,村民听得越来越起劲。《菜地沟乡村之声》开播几个月后,不少村民开始向李宏波“点播”收听内容。有的想听怎么种菜,有的想听怎么除虫,有的想听法律维权,还有的想听戏曲相声。这可给“宏主播”带来了新问题。
“村民的要求我都用本子记下来,然后请教专业的电台节目制作人,他们帮忙策划,我用了半年时间重新设置了《菜地沟乡村之声》的形式,还推出不少新栏目。”李宏波介绍。
为了方便给村民宣贯政策,答疑解惑,李宏波在《菜地沟新闻》里又开办了三个小栏目,分别是《回音壁》(回复村民疑问)、《和顺县精准扶贫政策宣讲》、《“第一书记”讲党课》。除此之外,还增设了《今日乡约》(乡村故事类)、《致富农家》(农业技术服务类)、《戏曲百花园》、《乡村文娱》四个栏目。
李宏波组织党员学习
“乡村之声”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
新版《菜地沟乡村之声》开播后,村民们的热情更高了,三天两头找“宏主播”问这问那。这回村民的问题不再是“点播”了,而是“贫困户怎么能贷款搞养殖”,“林下种植我们能不能搞”,话题已回到了生产生活、脱贫致富上。
“没想到这个喇叭还能放这,好多政策听了后感觉和我们关系都挺大。”正准备去地里收拾庄稼的周岽娥笑呵呵地说,“这不,让我们在地里也能听到,‘宏主播’每家还给我们发个收音机。”说着,周岽娥从兜里掏出一个黑色收音机,背面还写着一句话,“菜地沟第一书记李宏波,有困难,您说话,电话1863515……”。
李宏波自费为村民发放收音机
“看到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热情这么高,我就自掏腰包花了4000多,买了25部收音机,村里每户发一部。”李宏波说,“我把这个看作是‘宣党之声,传民之情’的传音筒,当作一个工作阵地,党中央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现在通过这个大喇叭,把村民们增收致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接下来我的工作更好干了。”
身为“第一书记”李宏波的担子可不轻,为了解决村民吃水卫生问题,他跑项目,要资金,硬是跑了三个月,终于跑回20多万元,在村里盖了个蓄水池,上了卫生过滤系统,让村民吃上健康水。
靠着国家的好政策,在当地政府的产业扶持下,2016年菜地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回想起这两年多的“第一书记”工作经历,李宏波感慨地说,“刚来这里就学别人忙着跑项目,要资金,村里的实际情况都不掌握,这是在走弯路。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整,意识到先干自己的特长,帮助村民,和村民融为一家人,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这才能脚踏实地地干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