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推动“六新”发展、培育新动能的关键着力点。“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如何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在重大领域、细分领域换道抢滩,率先形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先方队?
6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发布会,主题便是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省工信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马运侠表示,“十四五”我省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为根本遵循,推动我省比较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竞争优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为核心,打造一批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研发制造基地;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融入国内大循环中高端的支撑体系。
再造新优势 构建新格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聚焦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4大支柱型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半导体、大数据、碳基新材料)、5大支撑型产业(光电、特种金属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5大潜力型产业(生物基新材料、光伏、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现代医药和大健康)。
总体定位是:到2025年,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将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新的经济支柱。同时,全省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以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规划从6大方面提出了“十四五”发展目标:
规模总量快速提升。力争打造5个收入规模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经济总量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稳步前移。
一流创新生态基本成型。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新建5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初步形成一流的创新生态。
结构优化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实现“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
质量品牌大幅提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年均增长12%。
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单位产出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例明显提升。
开放合作更加深化。融入“双循环”格局取得明显效果,全省开放型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
省工信厅投资与规划处处长李鑫表示,力争“十四五”时期,围绕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我省率先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形成全国领先方队,为山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再造新优势、构建新格局。
三大任务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工程”,重点要抓好三大任务。
加快锻造产业链长板。立足我省能源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成本优势,锻造产业链长板,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升钢铁、有色、建材产业集中度,有效夯实传统产业支撑作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在轨道交通、煤机装备、大数据、现代医药及大健康等特色优势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
重点补齐产业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建立完善关键工业基础技术和产品清单,加快基础领域研究攻关,加强基础产品示范推广,夯实产业基础高级化根基。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对重点基础产品、工艺实施“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整机系统和基础技术互动发展,整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良性互动机制。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瞄准产业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精准引进一批完善配套、强链补链的重大项目。
大力推动产业质量提升。围绕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增强高质量标准供给能力,在煤机智能制造、光电、光伏等领域力争形成新标准。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试验检测类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完善产业基础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业质量。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我省将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促进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昊表示,我省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加强推广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积极引入智能再制造新技术、综采智能化技术,循序渐进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立涵盖智能制造各关键环节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平台,构建覆盖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体系。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上云”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采集和数字化改造等项目;指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集聚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培育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围绕中小企业,推进协同研发设计平台、个性化定制平台建设,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
加快促进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数据资源合作共享机制,优化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和资源共享,加强区块链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中的应用。强化数字平台支撑,推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物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普及推广DCMM标准体系,鼓励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支持新一代“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