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惊险刺激又璀璨

时间:2017-06-10

贾天仓表演风火流星,刹那间满眼璀璨。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厚,其中,有不少传统体育项目和游艺杂技,两者的界限有些模糊,很多项目在具有一定技巧性和观赏性的同时,强身健体的功效也非常明显,故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传统体育和游艺杂技同属一类别。山西的游艺杂技类非遗项目如繁星璀璨,有太原的拔花花、永和的打瓦游戏、翼城的老虎上山、乡宁的动物棋、太原的晋阳三三叉,长治的铁礼花、临汾的手歌、永济的空中飞狮等等,其中入选国家级非遗的晋阳风火流星更是瑰宝。

啥是风火流星

晋阳风火流星发源于太原市晋源区东街村,2006年成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日,记者见到了风火流星大师贾天仓,他是该项技艺的国家级非遗继承人。风火流星,是一门融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它的创始人是山西形意拳名家、清末民初太原县人韩荣华,其灵感来源于流星锤。“风火流星原本是给其他社火节目打场子用的,比如说人们挤到一起看热闹,为了让人们散开空出场子来,就用个‘火龙开道’,完事了就下场了,算不上是独立的节目。”贾天仓开门见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火流星表演在晋源一带十分流行。近十年,政府开始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火流星终于又露头角。与操作者身高等长的绳子,两端分别系上个铁笼子,里面装上燃烧的木炭,飞快地舞动绳子,使铁笼子在空中飞转,火借风势,火花四溅,幻化成一幅幅绚丽的图案,奇特惊险,蔚为壮观。这也是风火流星最吸引贾天仓的地方,他形容为:“惊险刺激又璀璨”。

贾天仓和风火流星的缘分

贾天仓打小就对风火流星十分感兴趣,17岁那年正式师从第二代传人聂鸿寿。经过多年的悉心钻研与不懈磨炼,他不但将传统的套路练得娴熟自如,还自创了诸如“小媳妇搬磨”“嫦娥奔月”等高难度耍法,如今已掌握100多个耍法,“最一开始,风火流星就那么几种耍法,而且也没有个编排,随便走一走了事。”随着时代进步,风火流星也需要一些改进。最初装炭的铁丝网兜都是自己编的,最快也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后来,汽车上的空气滤清器和音响罩子,都成了铁丝网的替代品。结果改良后不仅省事,还能保证大块的木炭飞不出去,伤不着人。之后他又把两个铁丝网兜拓展为四个、六个,这样耍起来就能有两圈或是三圈的火圈。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农历六月初三那天,他又开辟了风火流星史上前所未有的左右开弓双持技艺,将这一民间绝艺推向鼎盛。现在,他又开发出一种更有难度的玩法,用3米长的棍子在空中玩火流星,场面更为震撼,炭火高悬空中飞舞,“流星”的意味也更浓了。贾天仓介绍,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这样玩,而在此之前已练了好几年。贾天仓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凭的就是一身真功夫。从学艺至今,每天至少练功两个小时,他笑着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内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就知道了。”很难想象,腰板结实、满面红光他已60岁了,“50多年了,我玩出一身健康来,三高呀什么都没有”。

上海世博会一战成名

风火流星为更多人所知,是在上海世博会。贾天仓说,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是因为世博会上看到了风火流星而慕名前来学艺。“我在去世博会之前,村里人都不相信,回来后他们都喊着要学。”贾天仓笑着回忆说。当时,在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上,风火流星可是出尽了风头,而贾天仓则成了明星。每天四五场演出,场场火爆。那之后,贾天仓邀约不断,风火流星频频出现在各种演出场合。央视几乎所有频道、凤凰卫视、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香港《大公报》等国内各大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火其实是最大制约

风火流星作为一项民间社火表演,火是必须的组成部分,有了火,才有千百年以来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红红火火的寄托。然而,不少人还是因为表演时火花四射而心生畏惧,一些活动主办方也从安全角度出发,希望能改进技艺,摈弃炭火。在上海世博会上,贾天仓便用闪光球代替木炭。“这种特别改装的风火流星,耍起来虽然安全、漂亮,可是耍不出火流星真正的魅力,如果能用木炭表演,那才好了。”贾天仓遗憾地说。现在,只要是商业活动,贾天仓只有一个要求:能耍火就行,不让耍火给多少钱也不去。为了给记者展示耍火的重要性,艳阳天里,贾天仓穿好演出服,准备好家伙什儿,带记者来到建筑工地上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为的就是展现原汁原味的风火流星。几套装备,几种技法,贾天仓像是表演一般,二话不说就舞起来。果真是火花四溅,一边看着贾天仓在自己身边画出流畅的光圈,一边听着木炭噼啪作响的声音,一边还能闻到木炭燃烧的味道,靠近了甚至能感受到燃烧中炭火带来的炙热,这是全方位的感官享受,又岂是一个闪光球能代替的?更重要的是,火是风火流星的必备元素,“没有火真的太扫兴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贾天仓直言。但想要更长远地发展,火势必成为一大制约。为此,贾天仓也没少动脑筋。他先是想到了舞台上常用的冷焰火,它燃点低,对人体没有伤害,但燃烧时间太短,只有几十秒钟,而风火流星的节目时长至少要有三四分钟。之后,他又想到了另一个替代品——立体光,它可以模拟火花四溅的效果,但他经人打听,如果要替换木炭,需要根据风火流星量身定制做设计,仅是开模就要好几万,整体下来十万都打不住。贾天仓显得有些落寞:“唉,没人愿意投资包装这个。”贾天仓也曾想过申请国家专利,但他也很发愁,“交不起国家的专利保护费,每年都要5000块,申报不起专利啊。”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有一个常年表演的平台,可以把风火流星当成一项事业,不仅能娱乐大众,还能靠它吃饭。

传承发展困难重重

说到未来的发展和传承,贾天仓一声叹息:“风火流星名气有了,含金量也有,但依旧面临许多困境,最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资金,二是传承。”先说资金。为了更好地推广风火流星,贾天仓组建了一个工作室,一共有5个人,平日也会有些活动找上门来。如果是公益性的活动,不仅没经费,还得倒贴钱。如果是商业活动的话,一般一次也就是千八百的收费。而且活动并不频繁,想要靠技艺吃饭很难。说传承,现在耍的人不少,学的人不少,但要到传承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最缺的就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可他们大多对这民俗不太感兴趣,不肯下功夫”,贾天仓有些无奈:“风火流星好上手,三五天就会玩,一星期就能学上一两招。但越玩难度越大,人们就不愿意继续学了。”另外,因为其必须要“玩火”,很多人害怕危险就退却了。再加上,学艺很难转化为经济利益,很多人也就是玩玩而已。贾天仓总结说:“没有经济基础,什么都不好干。”不过,目前跟他学的孩子当中,有个叫朱炳然的12岁孩子表现突出,他已经学了三四年,不少电视台指名要他来表演风火流星。最近,湖南卫视《神奇的孩子》栏目组也邀请朱炳然去参加节目。只是,不知道他之后上初中还会不会继续学习风火流星,一切都是未知数。贾天仓也通过记者呼吁,他收徒不要一分钱,还提供道具。有人愿意学,他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绝活全部教出去,“千万别让咱这民间技艺消失了。”贾天仓无奈地说。其实,传承和经费不仅仅是风火流星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不少传统游艺和杂技类非遗项目所遇到的普遍问题。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就很难吸引传承人,事实上大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都是凭着一股执念才坚持下去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拓宽思路,别让非遗项目的未来之路举步维艰。

本报记者 韩雪冰

  • 上一篇:臧新明作品展6月16日在京开展
  • 下一篇:传统武术的传承需政府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