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志愿者响应市妇联“爱心妈妈”倡议,一针一线为贫困儿童和孤残儿童织毛衣、献爱心。 李培华摄
“渭南老人流落侯马,志愿者奔波百公里为其找到家。”“阳光志愿者筹款12万元,帮扶贫困家庭200余户。”“各志愿者团队认领‘防治雾霾’公益宣传任务。”“侯马共和志愿本职服务队助力农村精准扶贫。”打开侯马市文明办的微信公众号,满屏都是爱心志愿者联盟19个志愿者团队的活动信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温情和生动的画面,让这个春天更加温暖。2006年至今10多年来,侯马市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几名热心网友,发展到今天2万多人,成为燃烧侯马24万人民激情的一盆火。
影像 10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侯马志愿者活动始于2006年10月,最初由几名网友倡议发起。10多年来规模从小到大,志愿者队伍由自愿自发到规范引导,内容由单一到综合,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覆盖全市城区农村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了机关干部、企业老板、工商户主、学生教师、医护人员、农民等各个阶层。在仅有24万人口的侯马市,几乎每10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我自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文明使者’……”2009年7月22日,70余名头戴小红帽、胸佩志愿者标志(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仅11岁)的“文明使者”聚集在侯马市新田广场,参加市文明办牵头组织的“文明使者”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至此成长于“民间沃土”的侯马志愿者队伍,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公交车上,志愿者劝导乘客有序乘车、互帮互助,争做文明出行人;车站、广场、公园、街道,志愿者清理角落垃圾,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交通路口,志愿者协助维持秩序、引导行人、帮扶老人小孩过马路……春来暑往,时光荏苒,侯马志愿者服务活动十几年如一日,每年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近4万人次,服务时间超过10万小时,帮扶弱势群体1000余次。2015年8月20日,根据实际需要,在市文明办指导下,经侯马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由全市19支志愿团队组成的“侯马市志愿者联合会”成立,成员达2万余人,侯马24万人口中每10人就有一名志愿者。侯马市的志愿者组织走上了制度化、规模化、常态化道路。市文明办牵头,教科、民政等十几个部门参与协调志愿者工作,制定了《侯马市志愿者联合会章程》,完善了志愿者培训制度,进行了队旗授旗,实现了志愿服务由松散向紧密、由自发向有组织的转变。目前,侯马志愿者联合会开展了“清洁卫生”“公交文明”“宝贝回家”“传统文化教育”“应急救援”等13类志愿服务项目,全部落实到每个团队。建立了50多个志愿者微信群和QQ群,随时发布社会需求信息,组织发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比如“侯马青年志愿者”一年来组织活动184次,为8449人提供志愿服务,募捐爱心善款20多万元,帮扶特困家庭、贫困学生、临时大病救助29人;2016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活动中,侯马爱心公益入围“最佳服务项目”候选榜,虒祁村志愿者服务队入围“最佳服务组织”候选榜,志愿者郑斌入围“最美志愿者”候选榜。
行动 我奉献我快乐
追求,是人们内在价值认知的行为活动。改革开放以来,该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侯马人有了追求精神生活的基础和动力。可贵的是,他们在奉献中找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健康身心,相得益彰。“能够顺利找到20万元,多亏这位好青年!”2016年3月7日,稷山县贾大妈拿到失而复得的20万元,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贾大妈是稷山翟店人。这天,她带着积攒下的20万元乘公交车到侯马,打算为儿子购买结婚的房子。中午12时左右,公交车到站停下。贾大妈准备下车的瞬间,一个小偷抢走了她身上的钱包,飞快下车逃走。贾大妈本能地下车追赶,但小偷早不见了踪影。她这时忽然想起,那20万元买房款并不在失窃的钱包里,而是放在她随身带的一个麻花箱子里。贾大妈急忙返回车站,却傻眼了:公交车不见了!在路人的提醒下,她拦下一辆出租车,赶到侯马高铁站附近的公交车“二检点”,但站点工作人员说刚才没有车辆进站。就在贾大妈万分焦急的时候,青年志愿者、高村乡虒祁村农民党员郭俊卫刚好路过,一边掏钱帮贾大妈支付了出租车费,一边帮助她想办法。郭俊卫根据经验依照时间推理车次,连续打了几个电话,联系和询问了几位熟悉的班车司机,结果都不是贾大妈所乘班车。他让贾大妈重新叙述了从稷山坐车的每一个细节。听大妈说她是在一个路口上的车,当时乘务员还说了一句“快点上,这里不让停车!”郭俊卫恍然大悟:“那不是稷山到侯马的班车,可能是从河津过来路过稷山的客车!”郭俊卫重新整理寻车思路,在侯马西客站、河津市客运站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载有贾大妈20万元的那辆客车。贾大妈终于拿到失而复得的箱子,她当即拿出两万元感谢这个热心青年,但郭俊卫一分钱也不收。事实上,为村里文化事业捐款,义务植树绿化荒山,放下自己的事、帮助学生娃寻回丢失的身份证……这样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事郭俊卫平时就做过很多。“我奉献、我快乐”,是郭俊卫积极从事公益事业的真实心态。侯马像郭俊卫这样的志愿者有很多。
涟漪 一人志愿者全家都光荣
家庭的文明环境,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侯马市许多坚持社会公益服务的志愿者都表示,家长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身体力行的行为和良好的修养影响着家庭小环境的文明程度。在侯马市志愿者公益活动中,常常看见一对母女参与其中。她们是侯马直属库干部刘蓉和她的女儿郝静文。这母女俩,一起在交通岗协助交警指挥交通;一起到侯马市特教学校,为智障儿童献爱心;一起到广场、公园,捡拾垃圾,维护城市环境卫生……刘蓉介绍说,2006年,自己在百度“侯马吧”上看到招募“文明使者”的帖子后,带着女儿第一个报了名。尽管平时单位工作很忙,孩子在学校功课也紧张,但还是尽量挤出时间,两人一起走出家门做公益。她说:“让女儿从小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公益精神,长大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2010年,刘蓉和女儿郝静文双双被评为侯马市“优秀文明使者”;同年,刘蓉又被评为“临汾市十佳文明形象大使”。2011年,山西省有三人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刘蓉就是其中之一。她还获得了侯马市首届“十大道德模范”。女儿郝静文也被评为临汾市“三好学生”。侯马志愿者团队里,还有好多父子、母女、祖孙、夫妻这样的“家族式”志愿者成员。他们一起上山植树、走进敬老院送温暖、清扫公共场所卫生、走上街头搞公益宣传,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奉献社会的同时增进了亲情,个人修养与家庭文明双丰收。
效应 不见春草长日显绿茵浓
志愿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催生下诞生的群体。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多元化社会思潮交汇碰撞的今天,志愿者活动像燎原星火,润物细雨,播撒着社会文明的种子,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侯马市民自觉维护家园环境的意识增强。随着该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侯马市区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志愿者带动下,全市市民自觉配合住建、环卫、公安等部门工作,捡拾垃圾、整治小广告,争做“文明市民”。随手丢弃纸屑、果皮,乱停乱放自行车的现象明显减少,花红草绿、整齐清洁的城市环境成为侯马人的骄傲。侯马市走失老人儿童、外来流浪人员能得到及时救助。去年8月14日,侯马志愿者“斌哥”,看到了一条来自晋城沁水县帮助街头流浪者寻亲的消息。他立即向沁水救助站了解情况,初步判定流浪者可能是辽宁人,便通过“中国志愿者联谊群”联系到辽宁志愿者,建立“帮他回家”的临时QQ群,经过6天跨省爱心大接力,终于帮助流浪20多年的孤寡老人回到家乡。现在,只要有人发现侯马街头有流浪人员,就会立即通过微信平台发动志愿者,报告民政局救助站,协助专业救助人员把流浪人员送返家乡或妥善安置。目前,在侯马很少能看见流浪人员露宿街头。扶危济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今年春节前,侯马阳光志愿者团队将价值3000余元的物资,挨家挨户送到精准帮扶的贫困户家中。2016年,该团队开通了“日行一善”微信群,积极协助市脱贫攻坚办筹集善款物资,帮扶救济全市贫困家庭,资助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190多户,为全市脱贫攻坚、稳定和谐助力加油。优秀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逐渐回归。去年以来,侯马志愿者组织利用“道德讲堂”“国学堂”“家长坊”“青少年国学公益讲堂”等平台,举办国学知识培训200余次。全社会掀起“国学热”,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逐渐回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城市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在志愿者的大力倡导和影响下,市区行人闯红灯、翻越马路栏杆等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本报记者 李为民 本报通讯员 秦明忠 李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