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家门口就有专家看病,省了不少钱

时间:2017-04-18

“当时都以为要瘫痪了,多亏了您,我现在恢复得挺好,都能下地干活了,特别谢谢您!”4月17日,在临县人民医院刚刚复查完的王艳青,得知自己的主刀医生已结束扶贫、返回省城后,特意打电话表示感谢。半年多来,作为全省健康扶贫的对口支援单位,由省级专家带队的扶贫队进驻临县人民医院,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三甲医院的技术、服务,受益百姓无不说好。

省城医院的专家在县里扶贫

半年前,32岁的王艳青在自家地里捡土豆时不小心滑倒,从5米多高的山崖上摔了下来,两条腿当时就不能动了。当家人把他送到临县人民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后,急诊医生诊断是“腰椎骨折,伴有脊髓损伤”,必须马上手术,而且医生表示,即便手术,患者也有可能会瘫痪。然而,由于当地医院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医生建议赶紧转诊到上级医院去做。在救护车的护送下,王艳青及家人准备去省城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车子刚刚驶出临县县城,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打电话说,县医院刚好有省城的骨科专家在扶贫,这样的手术他们应该就能做。于是,一家人又返回县医院,找到了刚到这里扶贫的挂职副院长、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崔小平,并顺利进行了手术。“当时医生说即便手术也可能会瘫痪,我们一家人就怕留下什么后遗症,没想到现在恢复得这么好。”电话那头,王艳青特别兴奋,他告诉崔小平,自己刚刚在县医院做了复查,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而且现在已经能够下地干活了。王艳青家境贫寒,至今未婚,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旦瘫痪,个人生活、家庭生计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听说去省城大医院少说也得五六万,家人还得陪着,吃住都得花钱,开支可不小。现在,崔大夫不仅给我看好了病,还给我们家省了不少钱呢,手术前后总共才花了两万多。”王艳青说。

基层医院技术、管理水平提高了

“在省城大医院里,类似的病可能比较多见,可在我们这里,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崔副院长也算是开了先河,王艳青是我们医院第一例做这种手术的病人。”临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王海军介绍。王海军说,作为省卫计委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的医院,去年10月份,由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病理科、超声科、胸外科、妇科等医护人员组成的扶贫医疗队,一行7人进驻临县人民医院,从管理到技术、再到服务,都严格用三甲医院的标准来要求当地医院的医务人员,并通过“师带徒、一对一”的带教模式,让县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专家们来的时候,我们医院的病理科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基本的常规工作都没能开展,常规标本的取材、脱水、切片、染色以及妇科液基细胞学所需要的仪器也才刚刚到位。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治医师石祥呈入科后,帮助我们完成了所有仪器的组装和调试,还对我们全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两次培训,现在我们医院已具备了开展病理工作的能力。”王海军介绍,扶贫医疗队入驻县医院六个多月,不仅给他们“输血”,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管理上优化了他们的“造血”功能。“就拿护理部来说,来自省肿瘤医院妇科的护士长郭俊玲以及吕梁市人民医院的护士长闫慧荣进驻之后,协助我们的医护人员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以及无菌技术操作,危机值报告本,转入科交接本,压疮、跌倒患者的评估,输血登记本、医疗垃圾的管理,还指导护士安全标识的管理、身份识别制度、危重病人的‘八知道’、健康指导、定期学习抢救车内药品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等。”王海军说。“技术提高了、管理跟上了、服务到位了,来看病的人自然就多了,”王海军说,“半年来,在这些专家的带动下,临县周边的老百姓不用再跑那么老远去省城看病,大家在县城里就能看上三甲医院的专家,省钱省力,效果还好,老百姓受益了,自然都说好。”

本报记者 薛琳

  • 上一篇:改写中国瓷器史的河津固镇窑长啥样?有什么特别?
  • 下一篇:运城市监察委员会对两名干部采取留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