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川西大地鲜花竞相开放,处处繁花似锦。一列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成渝高铁线路上。曹宁 摄(资料图片)
――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特稿(一)
沿成都天府大道向南,车过三环,标注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字样的雕塑扑入眼帘――像一面破浪前行的风帆,更像是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
丰碑见证发展,风帆引领前行。巧合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事关四川发展的重大事件,在这条“蓉城中轴线”周围发生:
一年前,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这里举行,全球财经政要汇聚成都,求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同一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动工建设,“双机场”托举的国际门户城市呼之欲出。
两年前,四川正式获批成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先行省建设拉开序幕;同样是那一年,全省GDP首破3万亿,全国排名上升至第六。
三年前,天府新区正式上升为国家级新区,一个创新驱动的新兴增长极在西部脱颖而出……
车流汹涌的天府大道,如同四川发展的一位特殊见证者:五年来,直面形势风云变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专注发展,谋定而动;五年来,因时而变随事而制,预调微调,蹄疾步稳;五年来,把握经济演进规律,精准施策,善破勇立……
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四川各项工作,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一条质量高、效益好、结构优、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正在巴蜀大地上探索、延伸。
牢记总书记重托,中流击水,勇毅笃行,治蜀兴川站上新的起点。
本报记者 林卫 梁现瑞 王成栋 陈岩 罗之
[1][2][3][4][5]下一页 尾页变中谋定
越是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困难,越要目标坚定,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怀揣希望,踏上回家的旅程。
同一天下午,四川省与世界500强央企投资合作座谈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41家央企负责人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4356亿元。
紧随其后,第二天上午,四川―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对接会在京举行,60多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境外知名企业及商协会负责人参加。
这是当下四川干事创业只争朝夕的节拍。节拍来自对复杂形势的洞察,对长远发展的谋划。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全力投入治蜀兴川的新实践。
这样的节拍保持了整整五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在2012年底就确立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确定了“追赶跨越”的发展态势。
然而,重创不期而至。2013年4月,一场强烈地震突然来袭,数百万人受灾;7月,特大暴雨接连袭击四川盆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同样在7月,全省工业经济刚刚走出的“小阳春”急转直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6月的12.6%,大幅下跌至7.8%,为此前两位数的增长历史划上休止符。
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之外,四川较之全国其他地区,还面临包括抗震救灾、重塑政治生态等更为特殊的考验。
面对难题,有人困惑,有人迷茫,“速度情结”与“换挡焦虑”并存,悲观的情绪有之,无所作为的想法有之,回到粗放发展老路的言论有之。
能否在复杂形势下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根本目标和主要矛盾,考验的正是定力。
省委书记王东明鲜明提出:发展始终是四川的第一要务!
芦山地震发生后,在奋力抢险救援的同时,省委的态度坚定不移:统筹推进抗震救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不误”。
专注发展定力,就是要时不我待见行动。震后不到一个月,“央企入川”活动举行,60余家中央企业的负责人如约而至。“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半年内三大投资促进活动相继举行,签约投资总额8000亿元。
专注发展定力,就是要凝神聚力抓落实。项目是重要抓手,伴随着成千上万具体项目的开工、推进,宏大战略、美好蓝图一点点在四川变成现实。
变中谋定,倾力而为,动而有序。四川在过去5年干成了奠基长远的一系列大事。
就在国外媒体格外关注中国西部制造业外流之际,今年2月,总投资逾90亿美元的格罗方德公司格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奠基――对此,《纽约时报》评价:“格罗方德的投资计划表明,高端制造业重心仍在转向太平洋另一侧。”
这,或许就是对四川专注发展定力的一个诠释。
首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尾页定中求新
越是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困难,越要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及时预调微调, 出新理念、新方式的时代路径进入5月,一年前还冷冷清清的达州钢铁集团门口一反常态,等着拉钢材的汽车排起了长队。
冷热转换,折射达钢集团发展路径变迁。在钢铁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2016年,达钢集团忍痛淘汰140万吨产能,占总产能的40%。
做减法,更要做加法:通过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将平摊到每吨钢材的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20多元;实施技术创新,成功地将此前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出的甲醇,进一步加工生产为新型清洁能源聚甲氧基二甲醚,并投入中试。
从某种角度讲,达钢集团是四川过去几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与全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同向,从2013年起,四川经济呈现的也是一道下行线。
让人忧心的是,作为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在降低,而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约束在不断加强。
四川经济何去何从?关键时刻,省委清醒认识到: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不可持续,低端产业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子不可持续,“三高一低”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不可持续,通过政府高负债推动快速增长也不可持续。
如何变“不可持续”为“可持续”?四川的选择是:专注发展,但不能固步自封、拒绝改变,也不能亦步亦趋、僵化跟随;专注发展,就要站高谋远,与时俱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调整发展的路径和方式。
定中求新,需要重新界定发展内涵。“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省委一锤定音。
宁可主动将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纠结于经济一时增速,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渐成全省上下的共识。
2014年四川出台考核办法,明确对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不再考核GDP。新“指挥棒”下,生态脆弱的地区将重心放到保护生态、脱贫攻坚和助农增收上来。一系列举措瞄准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最严厉的举措防治污染。
对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对落后产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予以淘汰;对新布局产业项目,重点发展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定中求新,更加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
新优势这样壮大:“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开启,在集中精力抓好七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进一步细化梳理出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逐个研究部署,合力统筹推进。
新活力这样激发:《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实施,一方面大力做“减法”,坚决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支持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一方面大力做“加法”“乘法”,重点推动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率先突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几年来,四川以改革统领发展全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发展开辟新空间,为转型提供新动力。
在全国石墨烯产业的版图上,四川曾长时间默默无闻,但2016年的产值一举较上年增长了1.5倍,今年的目标是较去年增长两倍以上。对此,国内石墨烯专业网站惊呼:“后来居上!”
首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尾页新中精进
越是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困难,越要不等不靠、无畏无惧,瞄准主要矛盾发力,构建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科学布局
5月5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一飞冲天,祖国的蓝天首次迎来国产大飞机。
和大飞机一起高飞的,还有四川的航空产业。这架大飞机身上,从外到内,从头到尾,有着不少“四川造”。
最近几年,四川航空航天产业高速发展。初步估算,2017年全省航空制造业产值有望达到350亿元。而在2011年,这一数字只有120多亿元。
井喷式增长的背后,是专注发展的四川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积极作为。
针对四川高科技产业占比较低、产业层次偏低等痛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连发大招,把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等“双七双五”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
专注发展的聚焦点,一个是产业,还有一个是区域。
把目光拉回到五年前。入川履新仅仅两天的省委书记王东明,调研首站选在成都。这一年,成都以占全省经济总量34%的比重和高于第二名城市总量6倍以上的巨大对比,在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度排名中高居榜首。
保持发展定力,既要处理好“形”与“势”的关系,也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省委书记王东明密集的调研行程,一个片区接一个片区。如何在继续支持成都领先发展、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区域发展新版图呼之欲出。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其后,围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编制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发展规划;围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出台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支持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实施意见。
新中精进,推动全省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转变。
瞄准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支撑能力不足,四川提出以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2013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2015年11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全面创新改革成为引领四川“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
瞄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短板,2015年7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打出“3+10”脱贫攻坚组合拳。脱贫攻坚被确定为全省“头等大事”。
从区域协调到城乡统筹,从动力转换到补齐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四川结合实际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抉择,“三大发展战略”纵深推进,新发展理念在四川落地生根,进一步形成治蜀兴川的科学布局。
五年间,全省经济年均增速9%,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新常态之下,四川新中精进、后劲十足。
首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尾页进中突破
越是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困难,越要只争朝夕,久久为功,坚毅前行,不断开启治蜀兴川的崭新征程5月5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1标段,数台大吨位挖掘机轰鸣着,宽敞的跑道一点一点显出雏形。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定位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9000万人次,空中通道将大大突破盆地的局限。
四川地处西部内陆,群山环绕,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发展的巨大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交通事业发展,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重大任务。
看公路:截至2016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32.4万公里,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通车6519公里,全国第二,较2012年底提升5个位次;建成19条公路水路进出川大通道。
看铁路:目前全省运营里程达4600公里,形成9条进出川通道,还有西成客专、成兰客专、成贵高铁等里程超过2000公里的铁路在建。
看航空:至2016年底,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95条国际(地区)航线,较2012年翻番还多,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跨越至“全国第四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从“蜀道难”变“蜀道通”再到“蜀道畅”,四川交通的历史性跨越,是四川崭新征程的一个截面。
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久久为功的韧性,一张蓝图绘到底――
看规模,四川经济总量五年间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在全国的排位上升两位,实现历史性突破。
看结构,四川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看动力,传统存量和新动能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去年底首次实现“平分秋色”,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较2012年增长1.7倍;最终消费对增长贡献率超过投资,上升到51.5%;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至52%。
看格局,成都GDP经济总量迈过万亿大关,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的市由9个增加到15个,过百亿元的县(市、区)由85个增加到112个。
看态势,在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四川与东部发达地区保持了齐头并进的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差距。四川经济总量与广东相比,从2011年的39.9%提升至2016年的41.1%。今年一季度,全省发展势头依然强劲,GDP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0.8个百分点。
“四川经济已经平稳度过增速换挡期!”有人断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治蜀兴川,航向不变,定力弥坚。今日四川,站在又一个五年征程的新起点,正一鼓作气向着实现“两个跨越”,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目标奋力冲刺!
原标题:定力弥坚 专注发展勇毅笃行
首页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