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脱贫攻坚先锋]胶鞋书记“走”出来的脱贫路

时间:2017-05-13

  从村里出发,步行4.5公里,攀上一处陡坡,一股清泉潺潺流动。这是甘洛县阿尔乡且木村370户人家的水源,在大山里,它弥足珍贵。5月7日,周日,沈杰像往常一样前来巡视,脚上的胶鞋沾满了泥巴。

  沈杰是人保财险凉山分公司农业保险业务的负责人,他的办公室里备着两双鞋――上班时穿的皮鞋、下乡时穿的胶鞋。自从2015年10月任且木村第一书记后,沈杰的皮鞋被锁进了柜子,胶鞋则穿坏了一双又一双。

  敲开家门,办好贴心的事

  走在村里,许多村民都主动和沈杰打招呼,或聊聊自己家的情况,或请沈杰帮忙想增收办法。

  “当初并不是这样。”沈杰告诉记者,自己刚到且木村时,许多村民不愿意让他进家门,“没什么好看的。”那段时间,沈杰天天往贫困户家里跑,终于敲开了贫困户格以阿长子的家门。“走,去家里聊一聊。”沈杰拉着格以阿长子走进去,只见屋内除了土灶、水缸外,几无其他陈设。

  今年粮食收成怎么样?有没有人外出打工?有没有孩子在读书?家中是否有病人?沈杰一一询问并做好记录。

  “不晓得的,还以为他是哪家的亲戚,来串门的。”村支书阿尔果付说,很快,沈杰就把贫困户的情况摸清楚了。

  几天后,沈杰回了一趟县城。再回村里时,他领来2名理发师,花了一整天时间为18名老弱病残村民、27名留守儿童理发。得知村里第一名大学生――刚考上西南民族大学的阿衣热哈莫家境贫困,沈杰多方奔走,落实了每学年5000元的资助。

  “沈书记办的这些事,很贴心。”格以阿长子说。

  让沈杰上心的还有村里的饮水问题。“村里缺水严重。”沈杰说,许多村民家中没有壮劳力,从井里挑水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洗手、洗脸、洗脚、洗澡。为解决村民用水问题,沈杰穿上胶鞋,背起干粮,爬上村子旁边的大山,几经考察,在一处陡坡上发现了一股清泉。在上级资金支持下,沈杰带领乡亲们建起了引水管网和蓄水池,把甘甜的泉水引到村民家中。

  创新理念,把产业兴起来

  在且木村活动中心,还张贴着专业合作社分红的公告。年初,沈杰和村组干部向社员们发放了分红款。

  作为第一书记,助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是最重要的工作。在充分了解全村情况后,沈杰协助制定了《且木村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因地制宜、种养结合、建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启动资金则瞄准了7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这是前些年留下的一笔专项资金,因为产业发展滞后而‘呆’在账上。”沈杰说。

  面对新的产业发展规划,村民们表达了担忧:“我们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做不好怎么办?”“我们去外头看一看。”沈杰说。

  为此,沈杰和村委会成员带着10名村民代表,到会理、会东、冕宁、西昌、石棉、汉源等地实地考察学习。这些地方的种养业发展模式、先进理念,让村民代表感触良多,并一致同意成立合作社。

  采取合作社加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建卡贫困户以产业周转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给予保底分红500元,每亩土地入股还有保底分红。一年经营下来,合作社的大部分利润都通过分红给予股东。

  布郎伍呷莫是且木村的建卡贫困户,因家中缺劳动力,自己身体又不好,家中几亩地一直荒着。她把土地和国家扶持的1万元产业周转金入股合作社,自己还到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增加了几千元。“现在收入增加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布郎伍呷莫高兴地说。

  • 上一篇:评论:“精准扶贫”靠脚步精心丈量
  • 下一篇:[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从“三变”看四川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