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受全球变暖影响 川西多种昆虫“进军”高海拔(图)

时间:2017-06-12

  赵力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山地中用捕虫网捕捉昆虫

  6月的成都,气温一路攀升,夏天来了。生长在川西坝子的昆虫们,也开始活跃起来,大规模地出动,为昆虫专家研究它们提供了有利时机。6月6日,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成都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查,通过灯诱、罐诱等方法,了解研究川西昆虫种类分布。刚进入昆虫领地,专家们就发现,一些平时活跃在平原的蝴蝶、飞蛾,已经来到高海拔区域。

  华希昆虫博物馆的专家们20多年的观察数据显示,这些昆虫出现在高海拔区域,并不是在“避暑”,而是在扩大 “势力范围”。近5年来,川西区域已有超过130种昆虫朝着高海拔区域进军,一些昆虫分布范围的海拔,在10年时间里上升了150米到200米左右。

  捕捉

  开灯光晚会

  用美酒引诱

  在成都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140米的草地上,上演了一台昆虫“歌舞晚会”。6日晚上8点,在天色暗下来之前,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和工作人员忙着“剧务”工作,挂起一块白色幕布,灯光也在周围提前布置就绪。不一会儿,天色已经黑透,工作人员接通电源,白色幕布一侧,一台射灯投向对面山头,幕布旁边,白炽灯也同时亮起,“歌舞晚会”正式上演。

  不到十分钟,飞蛾率先追逐光源前来“捧场”;踩着草皮,锹甲也朝着舞台一路“狂奔”,幕布上陆续爬满了昆虫大军。利用灯光模拟月光,观察人员的灯诱成功了,馆长赵力开始在幕布上辨认昆虫种类。

  晚上用灯,白天则用罐子。巴氏罐诱法,是昆虫学家的惯用手法,在保护区海拔1500米左右的卡子垭口附近,赵力将一些光滑的罐子埋在泥土中,罐口与泥土齐平,铺上一些草皮、泥土,在边缘做一层伪装。在罐子里面,工作人员则放上美酒、糖水以及一些腐烂的食物。“这些腐败变质的重口味食物是食草昆虫最喜欢吃的。”赵力介绍说,肉食性昆虫也能在这里找到美味的蚯蚓和蜗牛。

  昆虫们进了罐子,会发现光滑的罐壁怎么也爬不出来。从河滩到农庄,再到高海拔区域,昆虫专家在这些不同的区域分别设下“鸿门宴”款待昆虫,为的就是能够看看从阔叶林到针叶林带,都有哪些“食客”出没。

  变化

  高海拔地区

  稀客来安家

  在海拔1350米左右高山上寻找昆虫踪迹时,赵力发现一种小红蛱从草上飞过。“这些就是平原地区的‘常客’,在市区都能经常见到的物种。”赵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包括草丛里的一些食蚜蝇,都是喜欢在低矮草甸里生存的物种。“如今它们的领地已经扩张到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了。”他表示,这就是全球变暖对川西昆虫的影响。

  通过最近5年的观察,赵力发现至少有130多种昆虫将地盘扩张到了高海拔区域。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些昆虫之所以朝着高处进发,与温度变化密不可分。

  据他介绍,此前所发现的一种天蛾科的蛾类,生活区域仅限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但现在已经将范围扩大到了海拔1500米到2000米左右了。在他的记录中,一些昆虫分布范围的海拔在10年时间里,上升了150米到200米左右。这一距离,对于昆虫来说算是一个较大的变化。

  在灯诱时,一只稻绿蝽也出现在了幕布之上,赵力分析说,这也是平原常见的一种昆虫,它们是一种迁徙能力很强的物种,哪里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它们就搬到哪里去。“它们也是气候条件变化的指标性物种”。

  青城后山、西岭雪山、鸡冠山、贡嘎雪山……都有赵力观察昆虫分布位置变化的点位,在这些地方埋下的玻璃罐体积更大,都是5到8升左右的“大家伙”,每次收网时,里面都是黑压压一片。

  在他统计的物种之中,巴黎翠凤蝶、青城箭环蝶、中华虎甲、深山锹甲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种类。拿巴黎翠凤蝶来说,它们22年前在川西最高分布海拔为960米;15年前在川西最高分布海拔为1020米;10年前在海拔1140米的区域也能找到;而在去年,它们开始爬上海拔1309米的区域。

  这个数据在四川绢蝶身上也有明显表现,不过,对于这些本来就住得比较高的物种来说,它们似乎已经无路可退,22年前分布在4680米的贡嘎雪山上;去年的数据则表明,绢蝶开始扩张到海拔5305米的区域――这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区域。

  海拔达到5600米,昆虫已经很难生长了。因此,昆虫朝着高山迁徙,终究还是有尽头的。在20多年前发现绢蝶的地方,现在百分之八十的区域,都已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了。赵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很多以前做绢蝶生意的人,都已经转行了。“以前他们一个季度就能捕获两千多只,五六年前,他们一年只能捕获200多只。”赵力透露说,气温升高,在海拔4000米以上生活的绢蝶已经处于一种孤岛状分布,它们分散居住在十多个山峰之上,生殖隔离,基因开始缺少交流,逐渐开始没落。

  “四川的十几个绢蝶物种,绝大多数种类只生活在高山上,气候变暖对它们的影响最为明显,许多种类面临灭绝。”赵力分析称,对于昆虫来说,人们的捕捉并不是最可怕的,真正会导致它们种群消失的,还是环境的变化。不过,对于川西昆虫种群数量而言,赵力认为总体还是趋于稳定的,拿蝶类来说,上世纪90年代统计,有564种,最近20年调查深入之后,增加了100多种。但是近5年就没有什么增加了,要突破蝴蝶总量的原有记录,还是比较困难。

  多 / 知 / 道 / 点

  气候变暖对昆虫影响明显

  “昆虫是一种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四川农业大学昆虫学教授李庆介绍说,全球变暖对于昆虫来说,肯定是有影响的,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据了解,对于昆虫来说,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动物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最终有可能离开不利环境,寻找更适合的温度。

  李庆说,昆虫适应的温度范围,在8℃到40℃之间,这其中还有一个最适宜的范围,就是20℃到30℃之间,昆虫会追逐这样一个适温区。理论上讲,低海拔地区温度升高了,它们确实会朝着高海拔移动,因为海拔升高,温度会随之降低。

  在研究昆虫与气候关系问题上,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德国马尔堡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科学家们就曾合作研究证明,随着整个欧洲气候逐渐变暖,蝴蝶和蜻蜓的群体拥有越来越多浅色系的成员。对于昆虫来说,深色昆虫吸收的太阳能更多,浅色身体能够反射太阳光,有助于防止它们过热。深色物种逐渐朝更冷的北方撤退,但颜色较浅的物种的地理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朝北移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过去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平均增加了0.74℃。靠近两极地区更是增加了2℃到5℃。报告中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对昆虫的影响尤其明显。昆虫的种群分布,种群密度,基因改变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联合国的报告,通过对1600多种昆虫的调查,其中940种明显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大量昆虫向高海拔地区迁移。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刘海韵

  制图 李开红

  • 上一篇:起底草根大V:自学成才、抱团“吸粉”、拿钱删帖
  • 下一篇:成都人围观非遗节 开幕两天吸引10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