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亲自上阵,在皮影艺人的指导下动手体验皮影表演。
6月11日上午8点,距国际非遗博览园正式开园还有一个小时,门口的领票点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少成都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带着小朋友参加这场文化盛会。截至当天下午5点,据组委会统计,非遗节开幕两日,已吸引近10万人次来感受非遗魅力。
按“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的主题,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非遗节各项活动已相继拉开序幕。独具特色的非遗系列大展、高手云集的非遗竞技活动、充满异域风情的国际队伍展演……让成都市民真真切切品尝了一盘非遗“盛宴”。
事实上,非遗并不是高冷的词汇,就连小朋友也围着皮影、年画看得津津有味。而作为本次非遗节的亮点活动,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交流展演,将走进成都市22个区(市)县的326个基层社区,实现群众零距离的接触非遗,感受非遗魅力,体验非遗文化。
拜师学古琴 七岁孩子动了心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届非遗节专门设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展、中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回顾展和成都国际非遗节十周年回顾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地保护非遗做出的努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展位于五洲情会展中心一楼,蓝白相间的整体色调,显得既简洁大方又庄重肃穆。展览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重点展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的重大举措和保护成果。
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4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365项,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47项,优秀实践名册17项。其中,中国共入选39项,代表作31项,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
该展览区域重点展示了2003年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古琴艺术。古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并不仅仅指古琴这种平置弹弦乐器,它由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和琴派等构成。在展览现场,不仅详细展示了古琴制作各种工具和制琴的步骤,同时还有古琴艺术节现场表演,袅袅的古琴音舒展悠扬,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有个7岁的小女孩看着古琴大师优雅地抚琴,嚷嚷着要“拜师学艺”,于是家长带着她向古琴演奏者讨教。
玩转皮影戏 小朋友亲身体验
在《公约》公布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高度赞赏并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工作,先后加入了《保护非遗公约》和《保护和促进文化变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并颁布了《非遗法》。十多年来,中国政府秉承着《公约》精神,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记者在中国履行《公约》回顾展上看到,该展览分为中国加入《公约》与申报非遗名录之路、建立非遗保护传承的法规政策体系、设置专门的非遗保护传承职能机构、探索非遗保护传承理念、非遗保护传承的实践等五大板块。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了解到2004年中国加入《公约》,是第6个加入《公约》的国家。截至目前,中国共有39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
这个板块选取了2011年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中国皮影为案例进行重点介绍,来自中国成都皮影博物馆的展品和表演人员现场制作和表演,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地方。还有小朋友亲自上阵,在皮影艺人的指导下动手体验了《猴子捞月》,白色的幕布背后,小朋友们让皮影听话地活动起来,还用稚嫩的童声,为不同的角色配音演绎。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造型精美、操纵技艺精湛、唱腔优美、剧目丰富,在世界传统表演艺术中独树一帜,经过千年沧桑岁月的历练,铸就了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光影传奇。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成都皮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收藏皮影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品质最优的专题博物馆,藏有10万余件皮影和皮影雕刻工具、演奏乐器、影卷和民间艺人演出影像资料。馆内设有6个展厅,面积达600平方米,并设有皮影基地、皮影雕刻班和皮影表演队。
/小资料/
非遗节
落户成都已十年
提到非遗,不得不提到成都。经过成都市的积极争取和精心策划,2006年,文化部批复同意在成都举办国际非遗节。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继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后,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成都国际非遗节是国际社会首个以非遗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是四川省乃至中国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文化节,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的国内唯一的国际文化节。
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十周年回顾展上,突出展现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举办国际非遗节十年来,积极履行《公约》的重要成果。回首十年,成都国际非遗节已经形成了国际会议、非遗大展、非遗展演、社区实践等品牌活动。成都目前已有134项非遗项目被纳入了政府的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保护,承担非遗保护和传承活动的传习所、传习基地、优秀实践单位、传承基地学校遍及成都各地。
目前,我市涉及传统美术、技艺、医药类非遗项目共71个,年总产值逾200亿元,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非遗项目有郫县豆瓣、水井坊酒、邛茶、花秋贡茶、川派盆景、怀远藤编、蜀绣等10个项目,容纳就业人员6万余人。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有7个,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将助推成都文创中心城市建设。在这该展览区域,道明竹编、丁知竹作为生产性保护案例在现场活态展示。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曾洁摄影陈羽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