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成都建设低碳城市 今年完善中心城区慢行系统逾60公里

时间:2017-06-13

本报制图 江蕊松

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 本报记者 刘阳 摄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确定我市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3月24日,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成都市低碳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在一年一度全国低碳日到来之际,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为抓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促进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2017年度计划》(以下简称《年度计划》)已于日前出台。

  根据《年度计划》,我市将着力健全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明确到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5%;森林蓄积量达到33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小于58微克/立方米;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3%,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7%,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20%。

  绿色低碳制度体系

  启动碳交易

  参与全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完善低碳发展市场机制。根据《年度计划》,我市将启动碳交易,主动参与全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同时,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服务费承担机制和跨区(市)县环境补偿机制,实行差别化资源价格,完善污水、垃圾等处理处置收费政策。

  推进建立低碳认证制度。按照国家公布的认证目录和认证规则,鼓励企业开展低碳产品认证试点;探索地方低碳产品和服务认证标准,开展碳足迹计算方法及评价标准研究,鼓励重点出口产品开展碳足迹认证。同时,探索实施“碳惠天府”计划。通过构建市民交通出行、家庭用能、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的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搭建数据平台。

  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实施低碳产业升级工程

  争取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构建低碳排放的工业体系。在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将加快核电、风电、页岩气等新装备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加快提升旅游业、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生活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

  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产业;鼓励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争取打造50个乡村旅游精品业态经营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快实施100万亩菜粮高标准农田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

  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明确2017年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00吨以上;启动静脉产业园区规划,积极争取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加快建设蒲江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

  绿色碳汇体系

  今年新增植树造林6.7万亩

  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万平方米

  在城市固碳增汇工程上,我市将全面提升森林碳汇,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成都行动,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2017年新增植树造林6.7万亩。同时,推进河湖湿地增汇,全面启动环城生态区湿地和景观农业建设,加快推进青龙湖(二期)、江安湖、金沙湖等水库建设,建成圣灯等海绵型公园;大力推进“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完成“宜居水岸” 7公里示范段建设;加快建设李家岩水库,推进三坝水库、久隆水库前期工作。

  推进园林绿地增汇。我市将加快建设公园绿地系统、绿化交通廊道、河道生态廊道和城市绿道;启动“城市绿化增量提质”专项行动,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0万平方米。建成“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生态保护工程30个、赏花基地14个。

  绿色低碳城市体系

  完善中心城区慢行系统逾60公里

  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

  在低碳交通建设工程方面,记者了解到,我市将构建市域低碳交通体系,深入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开通运营7号线和10号线一期,加快建设有轨电车蓉2号线、都江堰旅游客运专线等有轨电车项目;发展大容量公交和微循环公交,规划建设 “P+R”停车场,完善中心城区城市慢行系统60公里以上。

  同时,扩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机动车规模。据了解,我市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新增和更新出租汽车、网约车和共享汽车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2017年底前全面淘汰登记上牌的黄标车。

  建设信息化智能交通。我市将建设交通综合管理、综合出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加快市域高速公路ETC不停车收费推广应用工作。

  在绿色建筑发展工程方面,《年度计划》明确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均按照不低于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建设,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和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不低于二星级标准建设,市级重大项目原则上按三星级标准建设。同时,推行绿色施工和既有建筑改造。

  绿色低碳能源体系

  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

  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工作计划》,我市将强化能源总量和强度控制,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中,明确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试点示范,今年在成都高新区、双流区、温江区和彭州市等4个工业园区,分别开工建设一个区域式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同时,加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加快实施电网智能化建设,推进天然气全域覆盖基础设施建设等。

  推进全域快速减煤。根据《年度计划》,今年底,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所有燃煤、木材及生物质锅炉“清零”,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外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外燃煤锅炉淘汰50%以上,全年完成450台以上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同时,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

  绿色低碳消费体系

  支持共享单车等共享交通发展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

  根据《年度计划》,我市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共享单车等共享交通健康发展。同时,推行公共机构绿色办公,严格公务用车油耗定额管理,合理利用纸张、减少电器待机能耗,加强公共区域照明设施管理;加大机关、学校、医院、场馆节能改造力度,持续开展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据了解,我市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2017年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50万户,全市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20%。

  低碳发展基础能力

  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打造中国西部“绿色低碳生态城”

  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上,根据《年度计划》,我市将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支持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交易系统和绿色低碳服务平台建设,确保顺利衔接全国碳市场,推进西部碳交易中心建设。同时,我市还将建立区(市)县碳排放目标考核体系,与节能目标同部署、同考核。

  在低碳示范引领工程上,根据《年度计划》我市将打造低碳示范园区,具体而言以“中法成都生态园”为低碳城区示范,探索低能耗、低排放的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市建设路径,打造中国西部“绿色低碳生态城”;以“中国-瑞士(成都)低碳生物医学产业园”为示范,打造低碳产业国际合作典范。本报记者 徐璨

  

  • 上一篇:成都2017年人均基本养老金将增长141元 增幅7.39%
  • 下一篇:想念家乡的味道 成都小伙日本卖椒麻鸡受热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