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住蒙古包、听马头琴,这种草原特色的生活,今年将在位于四川省内江市永安镇的尚腾新村实现。
“马上平场完毕,跟着就要撒上草籽,一两个月后就能给地面再铺一层绿。”4月6日,站在尚腾新村绵延起伏的山丘之间,川南大草原项目负责人夏天指着眼前这片光秃秃的土地,激动地说,预计10月份,项目一期就将建设完成,向大众开放。
川南大草原,一个占地2000亩,总投资超3亿元的项目,不仅将被打造成为川南首个、四川第二个马术竞技场,也将成为内江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又一颗“新星”。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8日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大主题之一。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内江市,近年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注入了独有的“甜城味”。
川南大草原效果图
川南大草原,绿出“GDP”
“这里是草原湿地,这里是草原花海、草原休闲区,还有这里,是草原露营、草原运动区……”对照规划图,夏天向记者描述着眼前这片土地未来的模样,其中说得最多的,是马术竞技场。
顺着他的手指向的空地看去,马术竞技场的在建区域内已有10余匹骏马,四周环状地方还在建设。“我们是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建成后,不仅可以满足马术竞技需求,也将成全国少儿马术培训的一个考点。”夏天颇为自豪的说,目前,四川省只有温江有标准马术竞技场,尚腾新村将成为第二个。
如今,川南大草原项目已初具规模,800余亩的“彩色森林”已建成,“草原湿地”“草原花海”“游客中心”等景点和设施正在建设中。
“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退出的356亩土地和新建的基础设施,与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待项目全部建成开业后,将为集体经济新增20万元以上的年收入。”谈及川南大草原的前景,永安镇党委书记罗振震充满信心。
“永安镇是画家晏济元的家乡,尚腾新村是内江市首个开建的新农村综合体,有‘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美誉。川南大草原项目,以‘展书画之乡的大地艺术,秀草原风光之生态谷地’为主题,将‘南国婉约’和‘北国豪迈’相融合。”在罗振震看来,川南大草原的落户是“强强联合”的结果,其发展势头必然良好。
罗振震的自信并非凭空出现。据了解,依托尚腾新村的独特优势,当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的农家乐、钓鱼基地等已经兴起,年游客接待量达30万人次以上。
村民田红和老公将自家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后,在村里办了一家“爱尚超市”。“超市是用自家房屋改的,取名‘爱尚’,就是热爱尚腾新村。”靠着土地租金和超市收入,田红一家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她说,以后有了川南大草原,自家超市的生意肯定会更加红火。
[1][2]下一页 尾页无花果休闲产业园。(王波 摄)
小小无花果,做出大产业
伴随着西下的夕阳和凉爽的晚风,走进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极目远眺,漫山的无花果树尽收眼底,倍觉舒适怡然。
就是这个地方,每年出产全国20%的无花果,成立了全国唯一一个无花果研究所。去年,还成功举办了全国无花果研究大会,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无花果线上培训平台,以及全国唯一一个无花果生产问题库。然而,无花果研究所副所长李金平却说,虽然当地无花果种植历史悠久,但是之前一直处于散生状态,缺乏规模,不成气候。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一曾经的现状呢?
“农业BOT模式,是致胜法宝。”威远县农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农业BOT模式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创新模式。它一方面由业主建设,通过业主集中流转农民土地,统一成片种植无花果,规范化管理。在种植5年后(第6年),达到丰产果园标准,无偿移交给农民专合组织或原土地承包经营者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前3年的土地流转费,政府分别按照100%、80%和60%的比例标准,对流转种植的业主进行补助,减轻企业风险成本。
于是,从无人管理,到集中连片种植,打造出全国无花果集中成片栽种规模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条最完善的产业园;从自产自食、提篮小卖,到精深开发形成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无花果最响亮的品牌……威远县的小小无花果,逐渐形成长长产业链。
2014年,威远县被命名为“中国无花果之乡”。如今,全县无花果种植规模已达5.3万亩,总产量超过3万吨。同时,拥有布朗瑞克、玛斯义陶芬、波姬红等无花果品种50余个,每年培育优质种苗100万株,形成了一个集示范、繁育、推广、技术咨询一体化的无花果发展体系。此外,果酒饮料、炖品(煲汤料)、保健茶、休闲食品、药用原料(无花果酶)5大系列的上百个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产业带动的不仅是GDP,还有农民的“钱包”。
四方村村民李立书已经70岁,当了几十年农民的他,将家里的1亩多土地全部流转出去种植无花果。“家里5口人,一年的土地租金5000多元,2个孩子出门打点零工,我再给公司管下土地,干点杂活,一年的收入人均不低于10000元。”谈及自家的生活,李立书显得十分轻松。
村支书余文祥告诉记者,过去,全村人靠土地只能解决温饱,如今,全村已成为“无粮村”,靠着无花果,人均年收入超过16000元。
隆昌县普润镇“花漫水乡”项目。(王波 摄)
“企业包村”发展产业
“来到普润镇,‘花漫水乡’一定要去看。”当记者来到隆昌县普润镇,与当地居民闲聊时,他们都用自豪的语气向记者强烈推荐一个地方――“花漫水乡”。
“花漫水乡”,普润镇打造的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养老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生态旅游风景区。如今,几乎全国各地都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普润镇的“花漫水乡”是如何跳出同质化模式,拥有自己的特色?
4月7日,在“花漫水乡”园区办公楼内,普润镇党委委员钟文杰向记者说起了这个项目的“前世今生”。
普润镇,紧邻成渝高铁隆昌北站,隆昌到界市镇的快速通道穿镇而过。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产业都没有发展。直到2013年,普润镇引进馥巍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包村、农民参与、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了汪家、陈东、张佛3个村121.3公顷土地,打造集种养、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产业园。
在打造“花漫水乡”的同时,当地积极探索“三统三包”企业包村特色扶贫模式,即企业流转土地发展产业项目,通过“三统三保”,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回购销售,保财产性收入(土地租金)、务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既保障了贫困户基本收入,又提高了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
如今,围绕建设“花漫水乡”、打造花普水润之镇的目标,普润镇以隆界快速通道为轴打造观光旅游走廊,同步推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已建成“蝶恋花”花卉苗木观赏区和户外大型婚纱摄影区450余亩、“稻+渔”产业1100余亩,“花漫水乡”花卉苗木区、精品果蔬区和中药材基地2800余亩。值得一提的,还有正在汪家村规划建设的中国西部鱼文化博览园,将是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农业鱼文化主题园区。
正值春季,行走在“蝶恋花”景区内,各色花卉开满山坡,景区内还有许多农房,村民正在地里忙碌,真正人在景中,景衬人美。
汪家村村民范国富夫妇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两口子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5000元。两年前,夫妻俩回乡看到普润镇的变化,毅然决定留在家乡发展。他们把自家房屋改造一新,外出学习烹饪技术后,回乡开起了农家乐,如今个人收入翻了一番。
在汪家村,像范国富夫妇一样开起了农家乐、小卖部的村民,已有30多家。
如今,普润镇汪家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花漫水乡”产业园获批“四川省现代农业主题公园”。全镇正逐步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品果、冬养身”的特色乡村休闲旅游品牌。
首页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