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古镇的老建筑历史气息浓厚
石桥古镇,被称为千年水码头,沱江“小汉口”。
沱江在简阳北4公里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回水沱”,因此造就了石桥这一历史上的商贸重镇。千年以来,这里商贾云集,是物资从重庆、南京等地通过水路运往成都的必经之地。
“石桥古镇上随便拎一幢建筑出来,都有一两百年历史。”当地文化干部朱伟的说法并不夸张。石桥古镇的老建筑集中成片,是曾经商贸繁荣的实物例证,它们见证了千年码头的繁华。其中两处――戢家茶铺与和平街57―63号民居入选成都市第十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戢家茶铺 “黄金口岸”的会客厅
时值上午,戢家茶铺内摆放着一排排发黄油亮的竹椅,10多个老人坐在茶铺内喝茶看电视。这座清代的茶铺现在仍然发挥着茶铺的功能,不过,现在已成为当地老龄协会的活动场地。
戢家茶铺位于石桥镇中山街25号,正好在中山街与福建街交叉路口。福建街直通沱江边,从前搬运货物的挑夫们集中等待揽客的“力行”就在这里,是人来人往的繁华地段。多年前,戢家人在这个“黄金口岸”开设茶铺,供来往客商在此洽谈业务和休憩,可谓水码头的“会客厅”。
据介绍,茶铺为二层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小青瓦悬山式样。该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建筑比例适当,空间尺度适宜,撑弓、吊瓜等构件木雕工艺精美,选材精良,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记者看到,建筑主要由前后两栋独立单体组成。从中间的天井向上看去,只见由无数木梁排列穿斗形成了可透风透光的顶盖,它们保存完好,展现了巧妙的建筑技艺,这样设置的天井有效地组织了自然通风和采光。
石桥镇和平街57―63号民居 盐商的前店后家
记者站在和平街57-63号民居前打量这幢清代建筑时,一位老大爷主动走过来介绍,这里曾经住过一位钟姓的大盐商,“我小时候在这里跑来跑去地耍,看到盐商就在这里经营,屋里堆满了一袋袋的盐。”而这位姓熊的老大爷,今年就满90岁了。
和平街57―63号民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占地面积428平方米,坐落在杨柳溪畔。该建筑为二层木穿斗结构,四合院平面布局,竹编壁及木镶板墙体,小青瓦悬山屋面。过去,盐商把建筑的前半部分作为存储货物的仓库所用,自己居住在建筑的后半部分。中间小巧的天井将前后两部分进行了功能区分。以现在的眼光看,整个院落布局紧凑但小巧别致,建筑比例适当,屋面线条流畅,木构梁架、墙体、门窗等制作工整,撑弓、风窗等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朱伟介绍,石桥镇不仅是商贸重镇和物流集散地,也是食盐集中产地之一,该建筑是石桥作为重要盐产地的实物例证。下一步,将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后,作为茶铺、盐业史展览馆等公共空间使用。
本报记者 李娟 文/图